環境部今日舉辦「中華民國(台灣)2035年國家自定貢獻(NDC3.0)草案」座談會,多個環保團體同步召開「台灣NDC3.0民間檢核」記者會,呼籲政府將2035年減碳目標從現行的38%提高至52%,並強化碳定價機制、納入工業去碳化策略及產業製程脫煤等具體措施,以加速台灣邁向淨零排放。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指出,台灣現行NDC3.0規劃存在三大缺失:首先,若要達成2050淨零目標,2035年減碳應達52%才符合淨零路徑;其次,缺乏針對產業、能源等關鍵部門的明確減量目標;最後,現有治理機制如總統府氣候委員會僅具諮詢性質,未能真正落實氣候治理。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湯琳翔則以新加坡為例,該國NDC明確承諾2026年碳稅將從每噸25元新加坡幣調升至45元新加坡幣(約新台幣1065元),並在2030年達50至80元新加坡幣。相較之下,台灣目前碳費僅訂新台幣300元,且有各種優惠折扣,建議應提高底價並規劃調升機制。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秘書長陳郁屏則強調,太陽光電雖是再生能源重要一環,但近期已失去民心,應結合國土計畫發展更完善的空間規劃工具。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專員唐偉傑也指出,現行NDC3.0缺乏地方政府及原住民族的角色設計,建議參考英國及加拿大等國家經驗,建立多層次治理機制。
目前賴清德總統已於年初宣布,相較於2005年,台灣2032年要減碳32%加減2個百分點、2035年減量38%加減2個百分點。環團認為,這樣的目標與國際淨零路徑仍有差距,需要更積極的減碳承諾與行動。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