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每坪開價比實登貴8萬還叫佛心?專家揭市場現實

好房網News記者王惠琳/綜合報導

 

房市陷入寒冬期,照理說此刻應是回歸買方市場,議價空間大增,然而卻有網友近期看房遇見1中古物件十分中意,屋主開價卻比同社區小坪數物件去年的實價登錄成交單價貴了8萬,房仲卻堅持屋主的開價是「佛心價」,讓他覺得相當矛盾,不知是否應該出價。

 

臉書粉專「賣厝阿明」點出了房仲所言代表的「市場現實」,「佛心」的可能原因包括:1.該社區可能近期確實沒有更低價的成交案例。2.屋主可能參考了周邊新建案價格或未來區域發展潛力來定價。3.當前市場氛圍下,許多屋主對價格的堅持度提高。特別是在供需失衡的區域,優質物件往往會出現「賣方市場」現象,這時候單純以過去的實價登錄來出價,確實可能錯失購屋機會。

 

買家都有不想當「創高價」的心理,但也要避免陷入「錨定效應」的迷思。示意圖/好房網News記者呂詠柔攝
何世昌認為,年輕人對於怕被房貸綁住而不買房的觀念大錯特錯。示意圖/好房網News記者呂詠柔攝

 

賣厝阿明坦言,買家都有不想當「創高價」的心理,但也要避免陷入「錨定效應」的迷思,畢竟實價登錄本質是「歷史成交紀錄」,而非「未來價格標準」,通常有3-6個月的時間差,在房市變動快速的時期,這樣的時間差可能造成明顯的價差。即使是同社區,不同樓層、面向、裝潢狀況的物件,單價本來就會有合理落差。更重要的是,實價登錄顯示的是「成交價」,而非「開價」,中間本就有議價空間。

 

要如何掌握開架與成交價之間的議價空間?賣厝阿明建議買家採取3種應對方式:1.擴大比較範圍,不只比較同社區,也要參考周邊類似條件的社區成交價。2.了解該區域未來的發展規劃,評估是否有增值潛力。3.考量自身需求急迫性,若是自住且符合長期需求,適度提高預算可能比繼續等待更務實。

 


現正直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