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零撲殺政策實施後的困境:動保團體指出遊蕩犬貓生活品質堪憂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指出,自2017年國內實施零撲殺政策後,實際上演變為「零安樂死」,導致許多遊蕩犬在收容所內因環境不佳而痛苦死亡,她呼籲應重新檢視現行政策的實施狀況。

在亞洲動物保護大會首次於台灣舉行的場合中,陳玉敏於8月26日表示,農業部近年來的動保經費有超過六成用於處理遊蕩犬問題,但實務上的「零安樂死」現象已造成收容所爆滿、環境惡劣等困境,需要正視這一難題。

陳玉敏形容目前的情況如同「國王的新衣」,表面上是零撲殺,實際上是零安樂死,導致許多流浪動物在收容所中長期無人認養,彼此攻擊,或因老病無法治療卻仍無法執行安樂死。她指出,動保團體間存在對立觀點:一方認為將狗送入收容所等同殺狗,主張TNR(捕捉、絕育、放回)才是解決之道;另一方則認為犬隻不應在街頭流浪,擔心TNR可能導致飼主棄養行為增加。

對於這些問題,農業部動保司司長江文全表示,將邀請各利益團體共同討論對話,尋求社會共識。他也坦言,不同世代對待動物的觀點差異大,從長輩視犬貓為「工具」到年輕一代視為「毛小孩」,政府將努力尋找最大公約數來解決這一社會議題。


現正直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