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遊蕩犬貓零撲殺政策實施以來,台灣各地遊蕩犬問題日益嚴重,引發社會各界討論。近日,總統賴清德在亞洲動物保護大會上分享其擔任台南市長時期的經驗,將台南市從年撲殺1.2萬隻遊蕩犬轉變為零安樂死的成果,卻也引發部分團體的質疑與批評。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指出,公眾常將「零撲殺」與「零安樂死」兩個概念混為一談,導致現場獸醫師為老病遊蕩犬執行安樂死時面臨極大困難。他強調,賴總統在會上分享的是台南市透過各種捕捉管理措施達成零撲殺的努力,但當2017年此政策推行至全台後,許多地區的管理量能無法跟上,導致收容所爆滿,收容動物的生活品質難以保障。
部分團體如挺挺動物應援團批評零安樂死政策導致許多流浪動物在外自生自滅,甚至危害野生動物生態。朱增宏表示,處理遊蕩犬問題不能僅從愛狗角度出發,也必須考量公共安全。他指出,動物保護法實際上規定在特定條件下仍可執行安樂死,但在社會普遍誤解為「絕對不能讓遊蕩犬死亡」的氛圍下,許多動物反而在收容所中因狗咬狗、飢餓或恐懼等原因死亡,情況更為悲慘。
朱增宏呼籲動保團體需要自我反省,包括是否持有物種主義觀點,以及在獸醫師依法執行安樂死時是否過度指責,造成整體環境緊張,最終受害的仍是這些遊蕩動物。他強調,解決遊蕩犬問題需要回歸源頭管理,並在必要時適度執行安樂死,才能真正保障動物福利。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