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馬偕醫院感染科醫師許瀚仁近日公布調查結果,指出超過九成民眾曾感染EB病毒(俗稱接吻病)。這種常見病毒因症狀類似感冒或表現輕微而被許多人忽視,但最新研究顯示其與多種嚴重疾病相關,值得關注。
許醫師分享了一個典型案例:今年初,28歲張姓女性在確診新冠肺炎後,持續出現間歇性發燒、頭痛及疲倦等症狀。經檢查發現頸部淋巴結腫大及脾臟腫大,血液檢測顯示EB病毒呈陽性並有再復發跡象。經過一週低劑量類固醇治療抑制發炎反應後,症狀獲得改善。
EB病毒(第4型人類皰疹病毒)在全球分布廣泛,尤其在亞洲地區,大多數人在兒童時期就已感染。成人初次感染時約有半數會出現明顯症狀,包括發燒、喉嚨痛、頸部淋巴結腫大、全身疲勞、肝脾腫大及皮疹等,常被誤診為普通感冒。
許醫師強調,EB病毒最令人擔憂的特性是一旦感染便會終生潛伏在體內。當免疫力正常時,病毒保持靜默狀態;但免疫力下降時可能再度活躍。近年研究顯示,EB病毒與鼻咽癌、淋巴瘤有明顯關聯(台灣約44%的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檢測出EB病毒陽性),最新研究更指出長新冠症狀可能與EB病毒再活化密切相關。
雖然EB病毒被稱為「接吻病」,主要通過唾液傳播,但許醫師表示與親密伴侶的正常接觸無需過度擔憂。他建議民眾日常生活中避免共用牙刷及餐具,並保持良好免疫力,才是預防EB病毒相關併發症的最佳方法。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