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罔市」背後的故事:台灣早期女性命名反映的社會現象

早期台灣社會普遍存在重男輕女的觀念,許多女嬰被取名為「罔市」,這個現象引起了腫瘤科醫師吳教恩的好奇。他發現許多年長女性都有這個名字,於是進行了一番研究,揭開了這個命名背後的歷史意義。

吳教恩在社群媒體分享道:「今天突然想到,為什麼好多阿嬤都叫作『罔市』?好奇心驅使下查詢後,才知道原來這名字背後有深厚的歷史背景。」原來在過去的台灣社會中,「罔市」這個名字通常表示「姑且養著」的意思,反映了當時家庭對女嬰的不重視態度。類似的名字還有「罔腰」、「罔飼」、「罔育」等,都帶有不被歡迎的含義。

吳醫師表示,這些名字雖然令人感到無奈,但確實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現實。他感慨地說:「現在回頭看,覺得既心酸又感慨,也讓我更珍惜今天社會逐漸重視性別平等,女孩的名字可以承載的是祝福與期待,而不是無奈。」

這則分享引發了網友們的共鳴與討論。有人指出現今社會的變化:「現在要換男生叫罔市了,還是女兒貼心,很多同學生女兒,婚後都還住娘家,生兒子的婚後就搬出去了。」也有人回憶過去的不平等:「早期生男有肉吃,生女隨便吃,取名字...生男看八字,生女看到什麼就叫什麼。」還有網友感嘆:「早期的女孩真的不值錢,老一輩嫌是賠錢貨,重男輕女的觀念很嚴重,但沒有女人十月懷胎哪來的男人?現在女孩比男孩好,女孩比較貼心。」


現正直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