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島國正面臨10年來最嚴重的登革熱疫情,多國已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根據「太平洋症候群監測系統」(PSSS)的數據,2025年初至今,該地區已報告超過1萬6500例確診病例和17例死亡案例,創下2016年以來的新高。
專家指出,氣候變遷是此次疫情加劇的主要原因。太平洋共同體副秘書長維維利表示,過去登革熱疫情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徵,但現在由於氣候變遷,傳播季節正在延長,某些地區甚至全年都存在感染風險。
登革熱是一種由埃及斑蚊傳播的病毒性疾病,症狀包括高燒、劇烈頭痛、關節與肌肉疼痛及皮疹,嚴重時可致命。氣溫上升、降雨增加和濕度升高為蚊子創造了理想的繁殖環境,甚至使原本沒有病媒蚊的地區也開始出現蚊蟲,增加了疾病傳播風險。
華盛頓大學流行病學家考夫曼指出,登革熱是首批可明確歸因於氣候變遷的疾病之一。暴雨會增加積水,為蚊子提供更多繁殖機會。他警告,隨著全球暖化,許多人類疾病將變得更加普遍且嚴重。
斐濟、薩摩亞和東加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國家。薩摩亞自4月宣布疫情爆發以來已有6例死亡和超過5600例確診;斐濟今年已報告8例死亡和近1.1萬例確診;東加自2月宣布疫情以來已有3例死亡和800多例確診。
這些疫情凸顯了太平洋地區對氣候敏感性疾病的脆弱性,專家預測,隨著全球氣溫持續上升,此類疾病將進一步加劇。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