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俄羅斯外海規模8.7地震影響,中央氣象署今(30)日上午11時40分發布海嘯警報。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目前觀測到的海嘯波高最高不超過10公分,以宜蘭蘇澳測得的9公分最為顯著,海嘯警報解除時間仍需持續觀察評估。
氣象署原先預估台灣東南、西南沿海地區可能出現0.3至1公尺的海嘯波高,其餘地區則低於0.3公尺。此次海嘯警報透過災防告警細胞廣播服務(PWS)精準推播至可能受影響的沿海鄉鎮市區及離島,以提升防災應變效能。
吳健富解釋,海嘯波的形成主要源於地震造成海水面抖動,並向四面八方傳遞。傳遞速度與海床深度密切相關,海床越深,傳遞速度越快。在深海5000公尺處,海嘯波速可達每小時800公里,相當於噴射機速度;而當水深降至10公尺時,波速約為每小時36公里,但波高可達9公尺。
台灣東半部因板塊擠壓形成的懸崖峭壁海底地形,不易使海嘯波堆高;相較之下,西南部海底地形由深漸淺,較容易產生堆高效果。目前觀測結果顯示,台東成功、蘭嶼約有1至2公分堆高,高雄約1至2公分,屏東東港約1公分,整體影響均未超過10公分。
根據下午3時27分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的通報,台灣仍在海嘯警戒區域內。氣象署將持續結合觀測數據,審慎評估解除海嘯警報的適當時機。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