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平論】罷免敗局拖垮賴清德?高層拒背鍋、基層求檢討 民進黨陷信任危機

面對7月26日「大罷免」行動的失利,民進黨內部至今尚未提出明確檢討方向與公開報告,除少數零星聲音外,黨內主要政治人物普遍仍在觀望總統賴清德的態度。外界普遍認為,本週三的中常會將成為遏止民意繼續流失的關鍵時刻。
由於錯失黃金24小時的反應時機,黨內目前對於是否推動8月23日第二波針對7位國民黨立委的罷免案,顯得猶豫且方向不明。一度傳出賴清德可能在中常會宣布舉辦感恩參會,感謝公民團體過去一年多的辛勞,並就下一階段罷免行動表態,但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否認此說,強調相關消息為「有心人士惡意傳播」,澄清賴清德並無此安排。
吳思瑤另表示,「讓子彈飛一會兒」才能知道檢討的範圍與深度。然而,在民意激烈反彈期間,新北市議員李宇翔發文要求賴清德辭職,甚至主張總辭與黨務主管柯建銘下台,導致黨內風波擴大,民進黨組織部主任張志豪宣布退出李宇翔所屬派系「永言會」。正國會等派系也隨即表態支持賴清德,強化黨內團結。
目前與公民團體連結最深的不分區立委沈伯洋,亦被點名應對罷免失敗負起最大責任。綠營重量級人士林濁水、游盈隆皆批評沈伯洋立場極端,導致罷免行動流於偏激,失去民心。儘管沈伯洋仍主張「抗中保台」路線無誤,堅持繼續推動,但游盈隆直言,沈恐已成為民進黨沉重的政治包袱。
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也警示,這場罷免失敗可能重創民進黨十年來累積的「抗中保台」戰略資產,未來恐不再具備動員效力。此外,在罷免前夕台南遭颱風重創,民進黨與罷團卻選擇冷處理災情,全力聚焦罷免,被批評忽視災民,形象大傷。事隔近一個月,行政院才派員成立前進指揮所,實地了解台南、嘉義、雲林等地超過三萬戶房屋屋頂損壞的災情。
賴清德雖指示行政資源全面投入災後重建,但已引起地方強烈不滿。過去南台灣是民進黨鐵票區,如今災民感受被拋棄,2026年地方選舉也面臨極大挑戰。民進黨內青年世代呼籲,錯過的黃金24小時已難以挽回,若不正視民意怒火,將面臨更多選戰失利。
更雪上加霜的是,原定罷免成功後展開的中南美訪問計畫亦遭受打擊。原劇本安排賴清德過境紐約,進行外交曝光,未料罷免失敗後又傳出美方不允其過境紐約,總統府雖稱因應風災與關稅談判延後出訪,但外媒彭博社與《金融時報》報導指出,是川普政府否決其過境安排。
這不僅凸顯中美關係牽動台美互動,亦引發美方可能將台灣作為中美談判籌碼的憂慮。美國前眾議長裴洛西也對台灣發出警訊,認為這是極度危險的信號。
總結而言,從大罷免失敗、風災救援遲緩、外交挫敗到路線爭議未歇,賴清德面臨的是一場多線崩壞的政治危機,民進黨未來若無法拿出具體檢討與行動對策,恐將失去更大範圍的民意支持。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