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56歲王姓男子有30年菸齡,近期在唱歌時頻頻咳嗽不止,呼吸也變得急促。經醫師建議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後,在右上肺發現一顆約2公分、邊緣不規則的腫瘤,手術切除後確診為肺腺癌,所幸未有擴散跡象,讓他下定決心徹底戒菸。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外科醫師周奇霈表示,患者的腫瘤雖僅2公分,但形狀及位置顯示高度惡性可能性,且肺癌即使在早期也容易透過淋巴系統擴散。因此建議採用微創胸腔鏡手術,切除腫瘤所在的肺葉並清除縱膈與肺門的淋巴結,以確認是否已有轉移。手術約2至3小時,患者術後5天即順利出院,病理報告確認為第1期肺腺癌,腫瘤尚未擴散至淋巴結。
周醫師指出,肺葉切除後患者的肺功能會有所下降,上樓梯或快速行走時可能會感到氣喘,部分患者也可能出現術後慢性咳嗽、胸悶或胸壁緊繃等不適感,需透過積極呼吸復健及藥物治療逐漸改善。
周醫師強調,肺癌是台灣癌症死亡率第一名,初期常無明顯症狀,許多患者在出現咳嗽、咳血或胸痛等警訊時已屬中晚期。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對肺癌早期偵測十分重要,可將肺癌死亡率降低20%至30%。衛福部自2025年元旦起已擴大肺癌篩檢範圍,男性從50歲下調至45歲、女性從45歲下調至40歲,並放寬重度吸菸者的篩檢條件。周醫師建議,有抽菸史、肺腺癌家族史或暴露於重金屬等工業污染的族群,也應考慮自費篩檢,及早發現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