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國關稅政策變動帶來的市場不確定性,一家全球排名前12的中大型貨櫃船公司日前決定將美國線現有長約直接延長一年,以穩固客戶關係。此舉可能影響整個航運業的長約布局,業界關注其他船公司是否會跟進。(圖/基隆港務分公司)
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已嚴重擾亂傳統供應鏈,使市場前景難以預測。目前美國線長約即將於本月底到期,但多數託運人仍在觀望,不願接受船公司以成本為由提出的調漲要求。國內兩家超大型攬貨公司至今尚未簽署新長約,認為船公司堅持的價格不符合當前市場情況。
業界分析指出,美國即使與各國就關稅問題達成協議,預計關稅仍會比以往高,這將影響美國消費力並可能導致整體貨運量減少。全美零售聯合會(NRF)預測美國進口櫃量6月將減少3.2%,7月減少13.9%,且對下半年展望不佳。
去年美國線長約價格偏低,主要因疫情期間美國進口商庫存過多需時消化。然而,紅海危機持續加上美國東岸罷工威脅,導致現貨市場運價大幅上升,去年7月初達到高峰,船公司因長約價過低而實施配比價,一度每四個貨櫃僅有一個享受長約價格。
今年船公司計劃調高長約價,卻遇上川普加徵關稅政策。雖然對等關稅暫緩90天實施,但基準關稅仍為10%,對全球最大出口國更祭出145%的高額關稅,使市場前景更加不明朗。
攬貨業分析認為,選擇延長長約的船公司意在確保基本貨源,同時保留五到六成貨載空間以便在市場好轉時享受高水平現貨價。已簽長約的大型攬貨公司則表示,當現貨價低於長約價時會優先使用現貨價出貨,運價高時則可利用配比價降低平均成本。
根據今年3月初在長堤召開的越太平洋線海運研討會(TPM25),不同規模客戶的長約運價各有差異:超大型直客美西每40呎櫃約1500-1700美元,美東加價800美元;大型直客美西約1700-1800美元,美東加價1000美元;中型直客美西約2000美元,美東約3000美元;大型攬貨公司美西約2100美元,美東約3100美元;中型攬貨公司美西約2300美元,美東約3300美元。馬士基與赫伯羅德的雙子星聯盟因採用多港轉船服務,價格估計較同業低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