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約有200萬人受氣喘所苦,許多患者在症狀消失後便自行停藥,這種做法可能導致嚴重後果。醫師強調,持續規律使用含類固醇吸入劑才能有效控制病情,避免長期氣道受損。
根據2022年台灣成人氣喘臨床照護指引,台灣成人氣喘盛行率約12%、兒童氣喘盛行率達15%。一名37歲林姓男子從小患有氣喘,平時無症狀就停藥,結果經常因嚴重氣喘發作而急診就醫,不僅加重了治療難度,也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連搬重物、上樓梯都呼吸困難。
國泰醫院呼吸胸腔科主治醫師吳錦桐提醒,氣喘是慢性疾病,無症狀並不代表沒有過敏性發炎。許多患者存在「惡化當症狀、症狀當診斷」的迷思,誤以為氣喘控制到沒症狀就算康復。事實上,若因無症狀而停藥,等到症狀出現才就醫,可能增加住院插管風險,並打亂日常作息。
長期未控制的氣喘患者,氣道可能因慢性發炎而變形,造成呼吸道阻塞,肺功能下降,使呼吸系統變得脆弱。因此,即使無症狀,仍需長期使用含類固醇吸入劑控制病情,降低氣管過敏性發炎及發作機率。
對於患者擔心吸入劑含有類固醇的疑慮,吳錦桐解釋,只有長期口服大量類固醇才會導致全身性副作用。吸入劑是將藥物直接送入氣管進行局部治療,每天吸入的類固醇劑量僅為口服藥物的1/10或更少。
吳錦桐強調,氣喘治療中吸入劑扮演關鍵角色,患者不應自行停藥。由於吸入劑使用技巧較複雜,患者可參考網路上由醫療人員示範的教學影片,確保正確使用方法,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