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最大港口阿拔斯港在4月26日發生嚴重爆炸事件,至今已造成至少40人罹難,超過1,200人受傷。伊朗政府宣布將4月28日訂為全國哀悼日,目前爆炸原因及整體損失仍在調查中。由於阿拔斯港同時為重要海軍基地,引發外界對爆炸成因的各種揣測。有媒體指出,爆炸可能與可作為飛彈燃料的過氯酸銨有關,但伊朗國防部已出面否認,強調事件與武器儲存無關。
這起爆炸發生時,伊朗正與美國展開第三輪核談判,加上以色列先前曾策畫攻擊阿拔斯港,使得這次災難是否為意外或人為因素引起更加撲朔迷離。
阿拔斯港(BandarAbbas)位於戰略重地荷姆茲海峽,是波斯灣與阿曼灣之間的咽喉地帶,為伊朗最重要的貨櫃運輸中心,每年吞吐超過8,000萬噸貨物,約占全國貨櫃量八成。這座港口分為兩部分,爆炸發生在沙西德拉賈伊港(ShahidRajaee)區域。
根據目擊資料,爆炸發生於26日中午12點05分左右,網路流傳的監視器畫面顯示,一處貨櫃首先起火,隨後引爆大規模爆炸,濃煙直竄天際,數公里內建築玻璃全被震碎,屋內一片狼藉。許多傷者聚集在戶外,面露驚恐。伊朗官媒報導,爆炸震波甚至傳至50公里外地區。
截至27日晚間,九成火勢已被控制,但現場仍有間歇性火苗。當局持續派遣危機處理單位與消防隊員全力滅火,並宣布暫停上班上課,呼籲民眾留在室內,必要外出時應穿戴保護衣物以防呼吸或皮膚受害。部分民眾自發前往醫院捐血,希望協助救治傷者。
針對外界推測爆炸與軍火庫有關,伊朗政府嚴正否認。總統佩澤施基安(MasoudPezeshkian)已親赴爆炸現場醫院探望傷者與家屬,內政部長、交通與城市發展部長與紅新月會會長也同行。最高領袖哈梅內伊(AyatollahAliKhamenei)則下令全面展開調查。
發言人莫哈吉蘭尼(FatemehMohajerani)表示,目前懷疑是港區內化學品處理不當所致,並非軍事設施爆炸。然而由於阿拔斯港同時為海軍重地,外界仍多有猜測。《紐約時報》引述革命衛隊(IRGC)匿名人士說法,指爆炸起因可能是過氯酸銨,這種物質通常被用於飛彈燃料。《金融時報》年初也曾揭露,伊朗從中國大量進口過氯酸銨,儲量足以製造260枚中長程飛彈,推測是為支援與以色列交火的黎巴嫩真主黨而儲備。
不過,伊朗國防部迅速駁斥相關說法,堅稱港口內沒有儲存飛彈燃料,並指控這是「敵人的心理戰」。國防部發言人向官媒強調,爆炸與軍事物資毫無關聯。
此次爆炸讓外界聯想起2020年黎巴嫩貝魯特港口的慘劇,當時因存放的2,750公噸硝酸銨爆炸,造成逾200人死亡、超過7,000人受傷,經濟損失難以估算,令原已深陷危機的黎巴嫩雪上加霜。阿拔斯港此次爆炸同樣引發憂慮,擔心可能對伊朗經濟及糧食進出口造成衝擊。據《塔斯尼姆》通訊社(Tasnim)報導,港口海關在27日下午已經部分恢復重要物資的清關作業,官方期望很快全面恢復運作。
此外,爆炸發生的同日,伊朗與美國正在阿曼進行第三輪核談判。雙方針對伊朗核能發展與經濟制裁問題展開討論,與會人士包括伊朗外長阿拉奇(AbbasAraghchi)與美國特使魏科夫(SteveWitkoff)及兩國技術團隊。雙方均表示,雖然仍存在不少歧見,但本次談判「很有建設性、很正向」。
伊朗多年來堅稱濃縮鈾用於核能發電,但濃縮技術也能轉用於核武製造。2015年美國歐巴馬政府曾與伊朗達成核協議,允許低濃度濃縮鈾僅用於民用。不過川普政府單方面退出協議,伊朗核計劃亦加速,目前已生產濃度達60%的高濃縮鈾,接近核武所需的90%。
《華爾街日報》指出,美方推測伊朗可能在數周內具備核武材料,並在數個月內製成核裝置。儘管哈梅內伊尚未下令實際製造核武,但川普政府警告,若談判無進展,兩個月內將採取其他手段,「相比另一種選擇,我更希望達成協議」,川普在25日對媒體如此表示。
同時,以色列是否與此次爆炸有關也引起猜測。《華盛頓郵報》早在2020年就曾報導,以色列為報復伊朗網攻水利系統未遂,對沙西德拉賈伊港運輸系統發動過網路攻擊,曾短暫癱瘓港口運作。此次爆炸,以色列暫未發表任何評論。《紐約時報》則曾在今年4月中旬披露,以色列原計畫於5月攻擊伊朗核設施,但遭川普政府勸阻,要求先給予談判機會,然而川普也強調若必要時將動武,阻止伊朗取得核武。
伊朗最大港口阿拔斯港在4月26日發生嚴重爆炸事件,至今已造成至少40人罹難,超過1,200人受傷。伊朗政府宣布將4月28日訂為全國哀悼日,目前爆炸原因及整體損失仍在調查中。由於阿拔斯港同時為重要海軍基地,引發外界對爆炸成因的各種揣測。有媒體指出,爆炸可能與可作為飛彈燃料的過氯酸銨有關,但伊朗國防部已出面否認,強調事件與武器儲存無關。
這起爆炸發生時,伊朗正與美國展開第三輪核談判,加上以色列先前曾策畫攻擊阿拔斯港,使得這次災難是否為意外或人為因素引起更加撲朔迷離。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阿拔斯港爆炸事件涉及多方面的地緣政治和軍事背景知識,以下是一些相關延伸資訊:
荷姆茲海峽是全球石油運輸的關鍵咽喉,約20%的全球石油貿易通過此處。作為控制這一戰略要道的重要港口,阿拔斯港不僅具有商業價值,也有極高的軍事戰略意義。該港口是伊朗革命衛隊海軍的主要基地之一,革命衛隊是伊朗軍事力量中最精銳的部分,直接對最高領袖負責。
過氯酸銨是一種強氧化劑,廣泛用於火箭推進劑、煙火和工業爆破。這種化學物質在不當儲存或處理時極具危險性,2020年的貝魯特爆炸事件雖然是硝酸銨造成,但兩者都屬於具有高度爆炸性的化學物質。過氯酸銨與金屬粉末或碳氫化合物混合後,成為固體火箭燃料的重要成分。
伊朗的核計劃始於1950年代,在美國"和平原子"計劃的支持下開始。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西方國家中止了核合作。2002年,伊朗秘密核設施被揭露,引發國際社會關注。2015年簽署的《伊朗核協議》(JCPOA)限制了伊朗的核活動,換取國際社會解除經濟制裁。2018年美國單方面退出協議後,伊朗逐步減少履行協議義務。
伊朗與以色列的對抗由來已久,特別是在網絡戰和隱蔽行動方面。2010年的Stuxnet病毒攻擊伊朗核設施,被認為是以色列與美國合作所為。近年來,伊朗核科學家遭暗殺、核設施發生爆炸等事件頻發,外界普遍認為以色列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黎巴嫩真主黨是伊朗在中東地區的重要代理武裝力量,伊朗長期為其提供武器和資金支持。真主黨與以色列的衝突是中東地區長期緊張局勢的重要組成部分。伊朗的彈道導彈計劃也是地區安全的重要因素,被視為彌補其空軍相對弱勢的手段。
阿拔斯港作為伊朗最大港口,其任何運營中斷都可能對伊朗經濟產生嚴重影響。伊朗經濟已經因長期制裁而飽受壓力,港口基礎設施的損壞可能加劇物資短缺和通貨膨脹,尤其是在食品和醫療用品等重要領域。
阿拔斯港(Bandar Abbas)位於戰略重地荷姆茲海峽,是波斯灣與阿曼灣之間的咽喉地帶,為伊朗最重要的貨櫃運輸中心,每年吞吐超過8,000萬噸貨物,約占全國貨櫃量八成。這座港口分為兩部分,爆炸發生在沙西德拉賈伊港(Shahid Rajaee)區域。
根據目擊資料,爆炸發生於26日中午12點05分左右,網路流傳的監視器畫面顯示,一處貨櫃首先起火,隨後引爆大規模爆炸,濃煙直竄天際,數公里內建築玻璃全被震碎,屋內一片狼藉。許多傷者聚集在戶外,面露驚恐。伊朗官媒報導,爆炸震波甚至傳至50公里外地區。
截至27日晚間,九成火勢已被控制,但現場仍有間歇性火苗。當局持續派遣危機處理單位與消防隊員全力滅火,並宣布暫停上班上課,呼籲民眾留在室內,必要外出時應穿戴保護衣物以防呼吸或皮膚受害。部分民眾自發前往醫院捐血,希望協助救治傷者。
針對外界推測爆炸與軍火庫有關,伊朗政府嚴正否認。總統佩澤施基安(Masoud Pezeshkian)已親赴爆炸現場醫院探望傷者與家屬,內政部長、交通與城市發展部長與紅新月會會長也同行。最高領袖哈梅內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則下令全面展開調查。
發言人莫哈吉蘭尼(Fatemeh Mohajerani)表示,目前懷疑是港區內化學品處理不當所致,並非軍事設施爆炸。然而由於阿拔斯港同時為海軍重地,外界仍多有猜測。《紐約時報》引述革命衛隊(IRGC)匿名人士說法,指爆炸起因可能是過氯酸銨,這種物質通常被用於飛彈燃料。《金融時報》年初也曾揭露,伊朗從中國大量進口過氯酸銨,儲量足以製造260枚中長程飛彈,推測是為支援與以色列交火的黎巴嫩真主黨而儲備。
不過,伊朗國防部迅速駁斥相關說法,堅稱港口內沒有儲存飛彈燃料,並指控這是「敵人的心理戰」。國防部發言人向官媒強調,爆炸與軍事物資毫無關聯。
此次爆炸讓外界聯想起2020年黎巴嫩貝魯特港口的慘劇,當時因存放的2,750公噸硝酸銨爆炸,造成逾200人死亡、超過7,000人受傷,經濟損失難以估算,令原已深陷危機的黎巴嫩雪上加霜。阿拔斯港此次爆炸同樣引發憂慮,擔心可能對伊朗經濟及糧食進出口造成衝擊。據《塔斯尼姆》通訊社(Tasnim)報導,港口海關在27日下午已經部分恢復重要物資的清關作業,官方期望很快全面恢復運作。
此外,爆炸發生的同日,伊朗與美國正在阿曼進行第三輪核談判。雙方針對伊朗核能發展與經濟制裁問題展開討論,與會人士包括伊朗外長阿拉奇(Abbas Araghchi)與美國特使魏科夫(Steve Witkoff)及兩國技術團隊。雙方均表示,雖然仍存在不少歧見,但本次談判「很有建設性、很正向」。
伊朗多年來堅稱濃縮鈾用於核能發電,但濃縮技術也能轉用於核武製造。2015年美國歐巴馬政府曾與伊朗達成核協議,允許低濃度濃縮鈾僅用於民用。不過川普政府單方面退出協議,伊朗核計劃亦加速,目前已生產濃度達60%的高濃縮鈾,接近核武所需的90%。
《華爾街日報》指出,美方推測伊朗可能在數周內具備核武材料,並在數個月內製成核裝置。儘管哈梅內伊尚未下令實際製造核武,但川普政府警告,若談判無進展,兩個月內將採取其他手段,「相比另一種選擇,我更希望達成協議」,川普在25日對媒體如此表示。
同時,以色列是否與此次爆炸有關也引起猜測。《華盛頓郵報》早在2020年就曾報導,以色列為報復伊朗網攻水利系統未遂,對沙西德拉賈伊港運輸系統發動過網路攻擊,曾短暫癱瘓港口運作。此次爆炸,以色列暫未發表任何評論。《紐約時報》則曾在今年4月中旬披露,以色列原計畫於5月攻擊伊朗核設施,但遭川普政府勸阻,要求先給予談判機會,然而川普也強調若必要時將動武,阻止伊朗取得核武。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現正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