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25年4月28日--根據香港衞生署發表的《學生健康服務2023/24學年周年健康報告》,部分學生受到情緒困擾,過去12個月內有2.2%及1%曾計劃自殺或嘗試自殺,顯示學生的情緒健康問題亟需關注。有見及此,香港情緒健康學會近期在香港演藝學院舉辦了六場全新概念的《好在有朋友》慈善音樂會,透過音樂和個案分享,推動社會對情緒健康的關注。香港首個結合音樂與個案分享的慈善音樂會這場慈善音樂會以「好在有朋友」為主題,傳遞情緒健康的積極訊息。資深傳媒人周國豐擔任導演及訪談環節主持,HiFi天后黃翠珊以美妙的歌聲及五個真實個案的分享,讓觀眾沉浸於精神健康與美妙音樂的旅程中,探索成長的韌性和快樂的根源,並激勵各年齡層的觀眾學會應對生活的挑戰。為進一步宣傳情緒健康的重要性,大會推出了兩隻卡通角色「OK仔」及iPANDAS愛心熊貓,以詮釋《好在有朋友》慈善音樂會的主題。佻皮的「OK仔」眼睛構成的OK圖案,正代表「It'sokaynottobeokay」,而他的好朋友iPANDAS愛心熊貓是10年前由IPS廣告公關公司設計,牠象徵了溫暖的陪伴,時刻提醒我們「You'vegotafriend」。參與及支持首場慈善音樂會獲得社福界、教育界、醫療學術界及文化藝術界多位知名人士的鼎力支持,包括行政會議成員高永文醫生、前警務處處長蕭澤頤、民眾安全服務隊副處長梁冠康先生、彭穎生先生、羅范椒芬女士、立法會議員朱國強(教育界)及狄志遠(社福界)等。高永文醫生及羅范椒芬女士均為香港情緒健康學會的榮譽董事。音樂會還邀請了聖士提反女子中學、九龍塘宣道小學、瑪利諾修院學校及瑪利曼小學合唱團演出,學生的參與象徵著未來社會的希望,藉此喚起大眾對精神健康的關注,共建全民情緒健康。健康校園計劃「De-Stress-Express」(DSE)香港情緒健康學會自2023年起推出「De-Stress-Express」(DSE)健康校園計劃,旨在為香港中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支援,減輕他們面對公開試的壓力。截至目前,計劃已走訪超過30間學校,接觸近5,000名中學生。通過系列研討會和科學實證的培訓工作坊,該學會為學生、教職員及家長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對青少年情緒變化的應變能力,並幫助學校及早識別有情緒或特別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WeCareSOS緊急支援計劃因應青少年自殺率上升的問題,香港情緒健康學會於2023年12月推出了WeCareSOS緊急青少年精神健康支援計劃。該計劃以學校為本,採取階梯支援模式,從學校社工的初步支援開始,將有情緒支援需求的高風險學生轉介至社區精神科專科醫生,提供免費的精神評估及跟進服務。截至2025年4月中,該計劃已成功支援超過300個個案,顯示校本階梯支援模式能有效識別有中度至高度自殺危機的學生,並提供適切的支援,避免悲劇發生。根據初步成果分析,首200名得到支援個案有超過54.5%達中度至高度自殺風險,七成的學生曾有自殘或企圖自殺。經醫生診斷後,超過65%的學生被確診有情緒障礙,並在接受適時的服務後,其情緒狀況得到了顯著改善。香港情緒健康學會將繼續努力,為青少年提供所需的支持,促進社會對情緒健康的重視,助力學生邁向積極正向的人生。媒体联络人:LEUNGSHUETWAI梁雪慧21518009WhatsApp93510422
香港 2025年4月28日 -- 根據香港衞生署發表的《學生健康服務2023/24學年周年健康報告》,部分學生受到情緒困擾,過去12個月內有2.2%及1%曾計劃自殺或嘗試自殺,顯示學生的情緒健康問題亟需關注。有見及此,香港情緒健康學會近期在香港演藝學院舉辦了六場全新概念的《好在有朋友》慈善音樂會,透過音樂和個案分享,推動社會對情緒健康的關注。
香港首個結合音樂與個案分享的慈善音樂會
這場慈善音樂會以「好在有朋友」為主題,傳遞情緒健康的積極訊息。資深傳媒人周國豐擔任導演及訪談環節主持,HiFi天后黃翠珊以美妙的歌聲及五個真實個案的分享,讓觀眾沉浸於精神健康與美妙音樂的旅程中,探索成長的韌性和快樂的根源,並激勵各年齡層的觀眾學會應對生活的挑戰。為進一步宣傳情緒健康的重要性,大會推出了兩隻卡通角色「OK仔」及iPANDAS愛心熊貓,以詮釋《好在有朋友》慈善音樂會的主題。佻皮的「OK仔」眼睛構成的OK圖案,正代表「It's okay not to be okay」,而他的好朋友iPANDAS愛心熊貓是10年前由IPS廣告公關公司設計,牠象徵了溫暖的陪伴,時刻提醒我們「You've got a friend」。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香港學生情緒健康問題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社會議題。根據相關研究,青少年情緒健康問題在全球範圍內呈上升趨勢,與學業壓力、社交媒體使用、家庭關係等多種因素有關。
自殺是情緒健康問題最嚴重的後果之一。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顯示,自殺是全球15-29歲年輕人第二大死亡原因。在香港,青少年自殺率長期以來一直是公共衛生關注的重點。
音樂治療是情緒健康干預的一種有效方式。研究表明,音樂可以幫助減輕壓力、焦慮和抑鬱症狀。音樂活動如唱歌、演奏樂器或欣賞音樂能促進腦內內啡肽和多巴胺等神經傳遞物質的釋放,有助於改善情緒。
校本支援模式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中被證明是有效的。這種模式利用學校環境作為識別和支援有需要學生的平台,結合專業心理健康服務,可以更早期發現問題並提供干預。
階梯式照顧模型(stepped care model)是現代心理健康服務的重要概念,根據患者症狀的嚴重程度提供不同強度的治療,確保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分配,同時滿足患者的需求。
同伴支持(peer support)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中扮演重要角色。正如音樂會主題「好在有朋友」所強調的,朋友之間的支持可以成為情緒健康的重要保護因素。研究顯示,良好的社交關係可以減少自殺風險,增強心理韌性。
心理韌性(psychological resilience)是指個體在面對逆境時能夠適應和恢復的能力。培養青少年的心理韌性是預防情緒問題的關鍵策略之一。
早期干預對於情緒健康問題至關重要。研究顯示,及早識別和治療可以顯著改善預後,減少問題的嚴重性和持續時間。
參與及支持
首場慈善音樂會獲得社福界、教育界、醫療學術界及文化藝術界多位知名人士的鼎力支持,包括行政會議成員高永文醫生、前警務處處長蕭澤頤、民眾安全服務隊副處長梁冠康先生、彭穎生先生、羅范椒芬女士、 立法會議員朱國強(教育界)及狄志遠(社福界)等。高永文醫生及羅范椒芬女士均為香港情緒健康學會的榮譽董事。音樂會還邀請了聖士提反女子中學、九龍塘宣道小學、瑪利諾修院學校及瑪利曼小學合唱團演出,學生的參與象徵著未來社會的希望,藉此喚起大眾對精神健康的關注,共建全民情緒健康。
健康校園計劃 「De-Stress-Express」(DSE)
香港情緒健康學會自2023年起推出「De-Stress-Express」(DSE)健康校園計劃,旨在為香港中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支援,減輕他們面對公開試的壓力。截至目前,計劃已走訪超過30間學校,接觸近5,000名中學生。通過系列研討會和科學實證的培訓工作坊,該學會為學生、教職員及家長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對青少年情緒變化的應變能力,並幫助學校及早識別有情緒或特別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
WeCare SOS 緊急支援計劃
因應青少年自殺率上升的問題,香港情緒健康學會於2023年12月推出了WeCare SOS緊急青少年精神健康支援計劃。該計劃以學校為本,採取階梯支援模式,從學校社工的初步支援開始,將有情緒支援需求的高風險學生轉介至社區精神科專科醫生,提供免費的精神評估及跟進服務。截至2025年4月中,該計劃已成功支援超過300個個案,顯示校本階梯支援模式能有效識別有中度至高度自殺危機的學生,並提供適切的支援,避免悲劇發生。
根據初步成果分析,首200名得到支援個案有超過54.5%達中度至高度自殺風險,七成的學生曾有自殘或企圖自殺。經醫生診斷後,超過65%的學生被確診有情緒障礙,並在接受適時的服務後,其情緒狀況得到了顯著改善。
香港情緒健康學會將繼續努力,為青少年提供所需的支持,促進社會對情緒健康的重視,助力學生邁向積極正向的人生。
媒体联络人:
LEUNG SHUET WAI 梁雪慧
21518009
WhatsApp 93510422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現正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