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最新報導,蘋果公司正積極提高印度iPhone產量以降低對中國製造業的依賴,但這一策略正面臨來自中國方面的多重阻礙。報導指出,蘋果供應鏈夥伴鴻海從中國進口製造設備至印度的申請,正遭遇中國當局的延遲審批或無理由駁回。
隨著美中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高,加上過去中國嚴格的COVID-19防疫措施曾嚴重干擾生產線運作,蘋果已開始加速將製造業務分散至中國以外地區。在美國關稅政策的壓力下,這種多元化製造策略變得更為迫切。據供應鏈相關人士透露,蘋果的長期目標是將約一半的iPhone生產從中國轉移出去。
印度作為人口規模與中國相當的國家,被視為具有巨大製造潛力的市場。熟悉蘋果印度供應鏈的消息人士表示,印度目前每年組裝約3000萬至4000萬支iPhone,占全球iPhone總產量的五分之一,而蘋果計劃在今年將印度的iPhone產量再提高約10%。
然而,這一目標面臨多項挑戰,包括中印關係緊張導致的跨境商業限制增加,以及語言和文化差異問題。知情人士透露,鴻海向中國當局申請將iPhone製造設備從中國出口至印度的審批時間,已從原本的兩週延長至最長四個月,且部分申請被無理由駁回。中國特別審查的設備包括高精密雷射焊接機器、氣密測試站及貼片機等關鍵設備。
為應對這些挑戰,蘋果正尋求從中國以外的國家採購製造設備,並敦促部分中國供應商在東南亞設廠。公司也考慮轉向購買日本、韓國與台灣廠商生產的設備,儘管價格較高。在某些情況下,蘋果的印度合作夥伴甚至採取將原本自動化流程改為人工操作的應變措施,以解決設備延遲問題。
對於這些報導內容,蘋果發言人拒絕發表評論。這一系列發展凸顯了全球供應鏈重組過程中的複雜地緣政治因素,以及科技巨頭在平衡生產效率與風險分散之間所面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