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長郭智輝23日在立法院表示,為防堵中國產品洗產地問題,未來將逐步強化台灣製造認定標準,研議提高目前產品台灣加值35%即可認定為MIT的比例,同時計劃將違規罰金的一半作為檢舉獎金,以強化市場監督機制。
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針對「美國實施進口產品國安調查對我國產業之影響及因應之道」的報告中,民進黨立委鍾佳濱指出,美方高度關注中國產品透過第三地洗產地的問題。他特別提到光電板、汽車零組件等高風險產品,質疑中國相關產品是否有透過台灣洗產地的情況。
對此,能源署代理署長李君禮表示,光電板已建立完善防堵機制;產發署署長邱求慧則指出,政府已針對汽車零組件導入管理機制,要求一定比例在台灣生產,從第一年的15%逐步提高至35%。
鍾佳濱進一步指出,台灣與美國對產品原產地的認定標準存在差異。台灣規定產品加值達35%即可標示MIT,而美國則認為產品含中國成分達35%就是中國製,這可能導致台灣踩到「洗產地」紅線。
郭智輝回應,將建議業者主動與美方客戶溝通,透過美國海關預審機制確認原產地,降低貿易風險。他強調經濟部正在推動非紅供應鏈,未來汽車也會比照電子資通類產品排除中國來源,並研議提高台灣加值比例,同時限制中國成分在35%以下。
針對執行面,鍾佳濱質疑現行《貿易法》僅以「獎勵狀」鼓勵檢舉者,誘因不足。對此,郭智輝表示,經濟部正考慮將檢舉罰款的一半提撥作為獎金,以增加誘因強化市場監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