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全球暖化危機,「北極的最後一塊冰」IPCC學者國際論壇於4月16日移師高雄舉辦,高雄市長陳其邁受邀出席致詞,並與「解凍格陵蘭」葛望平團長、日月光集團、碳權交易所代表及主講學者專家IPCC冰川科學家WilliamColgan教授與因紐特獵人協會主席OlennguaqKristensen共同響應活動,推廣氣候行動理念。陳其邁指出,上任市長後,通過全台灣第一個與氣候變遷減碳相關的「高雄市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並訂定自主減碳目標,包括2030年減碳30%、2050年達到淨零目標、碳權交易所設立於高雄、成立台灣第一個地方政府規劃設置的人才培訓與技術交流機構等,協助企業推動淨零轉型。
▲關注全球暖化危機,高雄市長陳其邁出席「北極的最後一塊冰」IPCC學者國際論壇致詞,與「解凍格陵蘭」葛望平團長、日月光集團、碳權交易所代表及主講學者專家共同響應活動。
陳其邁表示,去年COP29大會揭示兩大重點,其一要訂定新的量化指標,其二就是把巴黎協定第6之4條碳權規範明訂下來,國家應訂定明確的減碳目標和策略,來達到全球一致的行動。氣候行動刻不容緩,尤其高雄市是全台灣碳排最高的城市,約佔台灣五分之一的碳排量,以2022年來看高達5,300萬噸,如何因應整體氣候變遷所帶來嚴峻的挑戰,包括實行減碳策略、推動綠色金融,與減碳、負碳技術等應用協助產業轉型;高雄市政府除在中央NDC國家自主貢獻訂定具體的指標外,也與企業合作,延緩極端氣候所帶來更嚴峻的挑戰。
▲關注全球暖化危機,高雄市長陳其邁出席「北極的最後一塊冰」IPCC學者國際論壇致詞,與「解凍格陵蘭」葛望平團長、日月光集團、碳權交易所代表及主講學者專家共同響應活動。
陳其邁也以高雄與台灣為例,作為一個港都及海島國家,近幾年曾經經歷3年大旱,緊接著1年遭遇4個颱風,極端氣候變遷將逐漸成為台灣的新常態,因為人類過度的工業化,它所帶來包括溫室氣體的排放,造成溫室效應,讓海平面上升,也因為水氣增加、氣候改變,造成各種颱風、雨量等氣候,隨之產生演變。
▲關注全球暖化危機,高雄市長陳其邁出席「北極的最後一塊冰」IPCC學者國際論壇致詞,與「解凍格陵蘭」葛望平團長、日月光集團、碳權交易所代表及主講學者專家共同響應活動。
陳其邁說,從紀錄片《TheColorofIce冰的顏色》詳實記錄極端氣候變遷所帶來對於人類生存嚴峻的挑戰,包括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冰雪覆蓋的格陵蘭人類生活的劇烈變化。雖然高雄跟格陵蘭相距9千公里以上,但當氣候變遷時,包括食衣住行、生活的改變,真實帶來的衝擊,一定會讓所有地球上的國家、城市多加省思,更果斷地做出行動來回應整個極端氣候的挑戰。
由永續企業歐萊德、台灣淨零排放碳中和協會及日月光環保永續基金會共同主辦的「IPCC學者國際論壇」,匯集國際氣候學者及格陵蘭前線經驗,首映極地紀錄片《TheColorofIce冰的顏色》,提升大眾對氣候變遷急迫性之認知,呼應高雄推動淨零轉型政策,共同為環境永續努力。
關注全球暖化危機,「北極的最後一塊冰」IPCC學者國際論壇於4月16日移師高雄舉辦,高雄市長陳其邁受邀出席致詞,並與「解凍格陵蘭」葛望平團長、日月光集團、碳權交易所代表及主講學者專家IPCC冰川科學家William Colgan教授與因紐特獵人協會主席Olennguaq Kristensen共同響應活動,推廣氣候行動理念。陳其邁指出,上任市長後,通過全台灣第一個與氣候變遷減碳相關的「高雄市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並訂定自主減碳目標,包括2030年減碳30%、2050年達到淨零目標、碳權交易所設立於高雄、成立台灣第一個地方政府規劃設置的人才培訓與技術交流機構等,協助企業推動淨零轉型。

▲關注全球暖化危機,高雄市長陳其邁出席「北極的最後一塊冰」IPCC學者國際論壇致詞,與「解凍格陵蘭」葛望平團長、日月光集團、碳權交易所代表及主講學者專家共同響應活動。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以下是與文章相關的延伸知識:
IPCC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是聯合國的氣候科學機構,成立於1988年,由世界氣象組織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共同建立。IPCC定期發布評估報告,為全球氣候政策提供科學依據。最新的第六次評估報告強調,若不採取積極行動,全球升溫將無法控制在巴黎協定設定的1.5°C以內。
格陵蘭是地球上第二大冰蓋所在地,僅次於南極洲。由於全球暖化,格陵蘭冰蓋正以驚人速度融化,每年貢獻約0.7毫米的全球海平面上升。科學家預測,若格陵蘭冰蓋完全融化,全球海平面將上升約7.4米,對沿海地區造成毀滅性影響。
碳權交易所是實施碳排放交易機制的平台,讓企業可以買賣碳排放配額或抵銷額度。這是基於「總量管制與交易」原則的市場機制,旨在以經濟激勵方式降低碳排放。全球最大的碳市場是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TS),而台灣正在建立本土碳市場機制。
NDC (國家自主貢獻) 是根據巴黎氣候協定,各國提交的氣候行動承諾計劃。台灣雖非聯合國成員,但仍自願提交NDC,目前承諾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2030年較2005年減少30%溫室氣體排放。
巴黎協定第6條是關於國際碳市場機制的條款,其中6.4條特別規定了一個集中管理的碳抵消機制。在2021年格拉斯哥COP26會議上,各國終於就第6條實施細則達成協議,為全球碳市場建立了框架。
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是地方政府為實現碳中和目標而制定的法規。高雄市作為台灣工業重鎮,碳排放量高,制定此條例具有示範意義,也反映城市在氣候行動中的重要角色。
極端氣候事件如乾旱、暴雨和颱風正因全球暖化變得更加頻繁和強烈。根據科學研究,全球每升溫1°C,大氣能夠保持的水分增加約7%,導致降雨模式改變和強降雨增加。
陳其邁表示,去年COP29大會揭示兩大重點,其一要訂定新的量化指標,其二就是把巴黎協定第6之4條碳權規範明訂下來,國家應訂定明確的減碳目標和策略,來達到全球一致的行動。氣候行動刻不容緩,尤其高雄市是全台灣碳排最高的城市,約佔台灣五分之一的碳排量,以2022年來看高達5,300萬噸,如何因應整體氣候變遷所帶來嚴峻的挑戰,包括實行減碳策略、推動綠色金融,與減碳、負碳技術等應用協助產業轉型;高雄市政府除在中央NDC國家自主貢獻訂定具體的指標外,也與企業合作,延緩極端氣候所帶來更嚴峻的挑戰。

▲關注全球暖化危機,高雄市長陳其邁出席「北極的最後一塊冰」IPCC學者國際論壇致詞,與「解凍格陵蘭」葛望平團長、日月光集團、碳權交易所代表及主講學者專家共同響應活動。
陳其邁也以高雄與台灣為例,作為一個港都及海島國家,近幾年曾經經歷3年大旱,緊接著1年遭遇4個颱風,極端氣候變遷將逐漸成為台灣的新常態,因為人類過度的工業化,它所帶來包括溫室氣體的排放,造成溫室效應,讓海平面上升,也因為水氣增加、氣候改變,造成各種颱風、雨量等氣候,隨之產生演變。

▲關注全球暖化危機,高雄市長陳其邁出席「北極的最後一塊冰」IPCC學者國際論壇致詞,與「解凍格陵蘭」葛望平團長、日月光集團、碳權交易所代表及主講學者專家共同響應活動。
陳其邁說,從紀錄片《The Color of Ice 冰的顏色》詳實記錄極端氣候變遷所帶來對於人類生存嚴峻的挑戰,包括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冰雪覆蓋的格陵蘭人類生活的劇烈變化。雖然高雄跟格陵蘭相距9千公里以上,但當氣候變遷時,包括食衣住行、生活的改變,真實帶來的衝擊,一定會讓所有地球上的國家、城市多加省思,更果斷地做出行動來回應整個極端氣候的挑戰。
由永續企業歐萊德、台灣淨零排放碳中和協會及日月光環保永續基金會共同主辦的「IPCC學者國際論壇」,匯集國際氣候學者及格陵蘭前線經驗,首映極地紀錄片《The Color of Ice 冰的顏色》,提升大眾對氣候變遷急迫性之認知,呼應高雄推動淨零轉型政策,共同為環境永續努力。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現正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