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推動針對國民黨立委的「大罷免」行動持續延燒,然而隨著檢調近日對相關罷免行動展開大規模搜索與約談,掀起司法是否介入政治的高度爭議。資深媒體人平秀琳在節目中直指,此波針對「罷綠連署」的強制偵辦手段,與過往同類案件遭遇明顯不同,將引發嚴重寒蟬效應,也讓「司法是否成為政治工具」一事備受質疑。
目前檢調以《偽造文書罪》為由搜索罷免領銜人,並進行聲押、交保等程序。平秀林強調,儘管民進黨稱此次問題起於國民黨修法,但檢方實際引用的是舊法中的刑法條文,而非修正後的《選罷法》第98-2條。根據過去案例,即使出現偽造聯署書、多數也以「不起訴」或「無罪」處理,凸顯此次檢調動作之大已遠超法律常規。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已號召群眾至北檢抗議,並將於本週與時代力量黨主席黃國昌舉行「朱黃會」,雙方將針對司法公正、民進黨執政走向「獨裁」等議題展開對話,盼為在野陣營尋求制衡策略。平秀林則指出,在國內政局混亂、外有中國壓力情勢之下,台灣是否能因應「川普可能重返白宮」所帶來的變局,仍待觀察。
平秀林亦對比近期其他司法案例指出,包括綠營匪諜案交保金僅20萬元、重大刑案挖眼案交保金僅12萬元,與罷免聯署領銜人交保金高昂形成強烈對比,質疑檢方違反比例原則與司法一致性,恐使社會信任進一步受損。
針對民進黨發起的「大罷免」是否真為反共行動,平秀林則語帶質疑。她指出,在週末的罷免遊行現場,中華民國國旗與台灣共和國旗幟並存,被民進黨形容為「共存的台灣共識」,卻也顯示反共行動內部論述混亂。從「反共」口號到遊行現場喊出「我綠共我驕傲」的標語,平秀林認為,這樣的政治光譜整合邏輯令人混淆,甚至有「污合之眾」的味道。
此外,平秀林也批評民進黨將政治標籤用於攻擊異己,指出連前總統陳水扁因主張「不該隨便將不同意見者指為中共同路人」的發言,也遭到網友圍剿與出征,諷刺指出,「連陳水扁都沒有言論自由,難道未來誰都可以被貼上匪諜標籤?」
平秀林總結指出,當司法手段被用於壓制特定政敵,而反共的政治口號又混入矛盾的光譜主張,台灣是否仍能維持民主與法治平衡,值得全民共同深思。
民進黨推動針對國民黨立委的「大罷免」行動持續延燒,然而隨著檢調近日對相關罷免行動展開大規模搜索與約談,掀起司法是否介入政治的高度爭議。資深媒體人平秀琳在節目中直指,此波針對「罷綠連署」的強制偵辦手段,與過往同類案件遭遇明顯不同,將引發嚴重寒蟬效應,也讓「司法是否成為政治工具」一事備受質疑。
目前檢調以《偽造文書罪》為由搜索罷免領銜人,並進行聲押、交保等程序。平秀林強調,儘管民進黨稱此次問題起於國民黨修法,但檢方實際引用的是舊法中的刑法條文,而非修正後的《選罷法》第98-2條。根據過去案例,即使出現偽造聯署書、多數也以「不起訴」或「無罪」處理,凸顯此次檢調動作之大已遠超法律常規。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已號召群眾至北檢抗議,並將於本週與時代力量黨主席黃國昌舉行「朱黃會」,雙方將針對司法公正、民進黨執政走向「獨裁」等議題展開對話,盼為在野陣營尋求制衡策略。平秀林則指出,在國內政局混亂、外有中國壓力情勢之下,台灣是否能因應「川普可能重返白宮」所帶來的變局,仍待觀察。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罷免制度在台灣民主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台灣的罷免制度源自《選舉罷免法》,後來整併為《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罷免權是人民監督民選公職人員的重要機制之一,被視為直接民主的具體實踐。
關於罷免連署程序,依據現行法規,罷免須經過提議、連署和投票三個階段。在連署階段需達到選區選舉人總數一定比例的有效連署,才能進入投票階段。正是這個連署環節常引發爭議,包括偽造連署書等問題。
司法與政治的界線一直是民主國家重要議題。司法獨立是法治國家的基本原則,但司法案件若涉及政治人物或政治議題時,常引發是否有「選擇性執法」或「政治追殺」的爭議。在民主體制中,司法權如何與行政、立法權保持適當距離,同時又能有效發揮監督功能,是持續的挑戰。
《偽造文書罪》是《刑法》第210條至第218條之規定,包括偽造、變造公文書和私文書等罪名。在選舉或罷免活動中,若有人偽造連署書,可能涉及此罪。依據刑法,偽造公文書最重可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偽造私文書則可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選舉或罷免案中的交保金額判定,通常依據《刑事訴訟法》第101條至第108條之相關規定,考量犯罪嫌疑強度、可能量刑、逃亡或湮滅證據之虞等因素。交保金額應符合比例原則,不應過高造成實質羈押效果,也不應過低無法達到確保被告到庭之目的。
台灣的政治光譜近年來除了傳統的藍綠對立外,更複雜地融入統獨立場、世代差異等多維度因素,使政治標籤更為複雜。「反共」立場雖然在台灣主流政治論述中普遍存在,但不同政黨和群體對「反共」的定義和實踐方式存在明顯差異。
民主國家政治辯論中的言論自由界限一直是重要課題。批評執政者是民主制度的重要特質,但當批評被視為「抹黑」或「抹紅」時,容易引發政治對立升級。在台灣這樣地緣政治敏感的地區,如何在維護國家安全的同時保障言論自由,是一項持續的挑戰。
平秀林亦對比近期其他司法案例指出,包括綠營匪諜案交保金僅20萬元、重大刑案挖眼案交保金僅12萬元,與罷免聯署領銜人交保金高昂形成強烈對比,質疑檢方違反比例原則與司法一致性,恐使社會信任進一步受損。
針對民進黨發起的「大罷免」是否真為反共行動,平秀林則語帶質疑。她指出,在週末的罷免遊行現場,中華民國國旗與台灣共和國旗幟並存,被民進黨形容為「共存的台灣共識」,卻也顯示反共行動內部論述混亂。從「反共」口號到遊行現場喊出「我綠共我驕傲」的標語,平秀林認為,這樣的政治光譜整合邏輯令人混淆,甚至有「污合之眾」的味道。
此外,平秀林也批評民進黨將政治標籤用於攻擊異己,指出連前總統陳水扁因主張「不該隨便將不同意見者指為中共同路人」的發言,也遭到網友圍剿與出征,諷刺指出,「連陳水扁都沒有言論自由,難道未來誰都可以被貼上匪諜標籤?」
平秀林總結指出,當司法手段被用於壓制特定政敵,而反共的政治口號又混入矛盾的光譜主張,台灣是否仍能維持民主與法治平衡,值得全民共同深思。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現正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