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兒童便秘的3個高發期及4大常見症狀

2025-04-20 11:20  撰稿 / AI

兒童便秘是一種常見的健康問題,其臨床表現包括一周排便次數少於三次、排出硬大便以及排便困難等情況。根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陳韋廷的說明,家長應留意孩子在排便時是否出現「異常用力或疼痛、糞便呈現堅硬粒狀、曾經因為糞便太粗造成馬桶阻塞、糞便或擦屁股的衛生紙上有血」等四大症狀,這些都可能是便秘的表現。

陳醫師指出,兒童便秘主要是功能性便秘,有三個高發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嬰兒開始增加副食品,母奶或配方奶量逐漸減少時;第二個時期是幼兒進行如廁訓練時;第三個時期是學齡兒童階段,有些孩子因排斥在學校如廁而憋大便,導致便秘。家長應在這些時期特別關注孩子的排便情況,包括頻率、大便外觀及排便時的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少部分便秘可能是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或其他問題引起,建議先由醫師評估是否有危險症狀,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此外,硬便或硬便造成的肛裂會加劇排便時的疼痛,使孩子對排便產生畏懼而憋大便,形成惡性循環。

便秘的治療包括飲食習慣調整、排便行為調整與藥物治療。在飲食方面,應確保孩子攝取足夠的水分與膳食纖維。一般而言,體重10公斤的孩子每天需要1,000毫升的水分;幼兒每天需要2至3份蔬菜與2份水果,學齡兒童則需要3至4份蔬菜與3份水果。

在排便行為調整方面,建議建立每天規律的如廁時間,最好安排在三餐飯後,利用胃結腸反射增加腸道蠕動。鼓勵孩子坐在馬桶上至少5分鐘,如果馬桶高度較高,可準備小板凳讓孩子踩上,使膝蓋高度高於肛門,更容易用力排便。

陳醫師提醒,部分長期便秘的孩子在調整飲食和排便行為的同時,可能需要一段時間的軟便藥輔助,特別是直腸有硬糞便嵌塞的病童,需要先使用塞劑或口服軟便藥協助排出硬便,再接續維持期的口服藥,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現正直播
←回上一頁

也許您會感興趣


國1楠梓交流道發生六車連環碰撞 北上車流嚴重回堵

國道1號北上357公里楠梓交流道路段今日(26日)上午發

2025-04-26 10:20

飯店住宿衛生警報:專家揭露五大細菌滋生區域,蓮蓬頭細菌量驚人

隨著旅遊季節到來,專家提醒旅客注意飯店房間的隱藏衛生風險

2025-04-26 10:15

威斯康辛州參議院通過友台決議案 支持台美貿易關稅減讓與合作

美國威斯康辛州參議院於22日無異議通過SJR28號友台聯

2025-04-26 10:10

中華電信積極拓展低軌衛星合作 建構太空通訊韌性網絡

中華電信正加速布局低軌衛星領域,以強化台灣網路韌性。目前

2025-04-26 10:05

2024報稅季來臨 房東租戶資產族必知稅務權益全攻略

5月報稅季即將開跑,今年最大變革是房租支出轉為特別扣除額

2025-04-26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