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期交所將推出金融期貨夜盤交易及週五到期臺指選擇權 強化市場避險功能

期貨交易所董事長吳自心於本報舉辦的資本市場應變論壇中表示,在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衝擊下,期貨市場已成為避險資金的重要避風港。期交所計劃於今年6月底開放金融期貨夜盤交易,並推出週五到期臺指選擇權,這些新措施將有助於提升投資人在突發事件期間的避險選擇,強化即時反應與部位調整效率,使投資者能更有效地跨時區管理風險與調整交易策略。

吳自心指出,期貨市場的長達19小時交易機制,已成為國際政策風險傳導過程中的「衝擊吸收器」,能在跨時區時段中有效減緩突發事件帶來的衝擊與風險擴散效應。4月8日與9日全市場交易量分別達255.8萬口與347萬口,其中9日更創下史上第2大量,且4月7日至10日之夜盤交易量每日皆逾120萬口,反映交易人積極進行即時避險與部位調整,顯示市場風險意識顯著升溫。

針對當前高度不確定的市場環境,吳自心建議交易人檢視投資組合中對貿易戰敏感的部位,如出口導向產業或原物料類股,適度降低曝險或搭配避險操作。同時應強化流動性並控制槓桿水準,避免過度借貸擴大損失,確保資金充足以避免因保證金不足遭強制停損。他也建議在資產配置中納入防禦性與避險工具,或執行選擇權組合策略,鎖定最大損失範圍。

為提升市場韌性,期交所將採取措施確保資本額充足,以利發揮財務防衛功能。吳自心表示,期交所資本額目前低於國外交易所及結算機構,卻同時擔負期貨集中市場及店頭衍生性商品市場違約時的最後一道財務防線。期交所也將建置結算會員保證金預警系統,協助會員與客戶及早應對保證金變化,並導入反向壓力測試,確保在極端情境下市場仍可穩健運作。

此外,期交所將針對不同類別交易人提供分眾型教育資源,增進衍生性商品知識,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同時深化與上市櫃公司決策層的雙向溝通,協助其運用期貨商品進行資產避險與配置。期交所也計劃攜手財富管理業者建立交流平台,提升期貨商品在資產管理中的運用率,並規劃實物交割股票選擇權,強化期現貨連結機制,提升市場在面對個股風險事件或產業政策訊息時的避險深度與交易彈性。


現正直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