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日前宣布一項重大突破,成功培育出全球首批人工土魠魚種魚,目前已存活超過600天,體重達6公斤以上,為土魠魚完全人工養殖技術奠定重要基礎。
據水試所表示,研究團隊於民國112年5月首次成功取得土魠魚受精卵並培育魚苗至孵化後第50天,隨後克服了土魠魚游泳速度快、互相攻擊及跳池死亡等難題。通過改良養殖環境及餌料配方,這批土魠魚已成功在陸上養殖池中生長約1年7個月,體長達70至80公分,且已發現精巢、卵巢開始發育,顯示人工環境下培育種魚的可行性。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期刊《國際水產養殖》(Aquaculture International),展現台灣在水產養殖技術上的領先地位。水試所研究人員將持續飼養這批成魚,朝向土魠魚完全人工養殖的目標邁進。
值得注意的是,俗稱土魠魚的康氏馬加鰆肉質鮮美,深受消費者喜愛,農曆年期間每尾售價可超過新台幣萬元。然而,其自然資源量已從2002年的6600公噸銳減至2023年的522公噸,人工繁養殖技術的突破將有助於緩解資源枯竭的壓力,提供捕撈以外的穩定供應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