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心臟移植團隊突破性地開發出「台大移動式灌流系統(NTUH OCS)」,實現了心臟移植過程中捐贈心臟全程維持跳動與血液循環,完全避免了傳統移植手術中的缺血時間問題,為提高移植成功率開創新契機。
台大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紀乃新解釋,傳統心臟移植過程中,從摘取捐贈心臟到完成移植手術期間,心臟會停止跳動,進入「缺血時間」。缺血時間越長,捐贈心臟受損情況越嚴重,通常需控制在4小時內,否則會降低長期心臟存活率。此外,心臟停跳後的血液再灌流不可避免地會造成心肌受損,引起發炎反應,影響移植後心臟功能。
為解決這一問題,台大醫院心臟移植團隊以葉克膜為靈感,開發出NTUH OCS系統,成功實現心臟移植過程中全程維持跳動灌流,避免心臟停跳與缺血,減少心臟組織損傷,有望提高心臟存活率與受贈者術後恢復效果。
49歲的蘇小姐是首例使用NTUH OCS進行移植手術的患者。她因擴張型心肌病變出現心衰竭症狀,曾反覆住院並使用強心劑和心室輔助器,但效果不佳。2024年8月中接受心臟移植後,她的恢復情況令人驚喜——離開加護病房一週就能正常走路30分鐘不需停歇,現在更可以一口氣爬上4層樓樓梯,幾乎恢復正常生活。
紀乃新指出,雖然美國史丹佛大學曾開發類似系統,但仍存在10到30分鐘的缺血時間。台大醫院移植團隊突破了這一技術限制,患者移植後未出現心肌酵素增加,顯示移植過程中心肌保護完美。目前團隊已完成2例手術,並將持續優化系統,改善運送能力,讓更多捐贈心臟得到良好保護。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期刊「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Techniq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