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今日在立法院進行「美國課徵對等關稅對我國交通公私部門之衝擊與因應」專題報告。由於美國已宣布暫緩實施對等關稅政策90天,目前海運及空運影響已逐漸恢復正常,但交通部仍積極規劃相關因應措施。
交通部指出,在美國關稅90日豁免期內,東南亞地區可能出現轉單效應,為了爭取更多貨源來台中轉至美國,港務公司已要求基隆與高雄自營櫃場提供船席與後線場地支援,並正研議調整獎勵機制以提升台灣中轉貨量。若短期內台灣出口需求增加導致艙位供需失衡,航港局將立即啟動「國際海運運輸平穩小組機制」,協調國籍航商增加航班及艙位。
作為海島型國家,台灣對外貿易高度依賴海空運輸,美國作為我國第二大出口國家,若未來仍維持高關稅政策,將對國際海空運輸造成影響,連帶影響國內貨櫃貨運量。此外,若引發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及全球經濟成長放緩等連鎖反應,也將衝擊觀光旅遊市場及相關產業。
根據國際海運機構Alphaliner統計,今年3月我國三大航商在遠東至美國航線的每周運量約11.7萬TEU,占全球該航線21%。我國際商港每周共有15條航線通往美國,去年直接出口至美國的貨櫃量約59萬TEU,經中間港口轉至美國的貨櫃量則有78.5萬TEU,主要為鋼鐵及塑膠等製品。
在空運方面,去年我國航空出口貨物約59萬噸,進口約61萬噸、轉口約113萬噸,其中輸美貨物約37萬噸。美國宣布對等關稅暫緩實施90日後,對全球貿易、供應鏈及航空運輸需求可能產生重組效應。
交通部也提到,美國僅針對中國和香港取消小額郵包免稅待遇,台灣出口郵包未被納入,影響尚待觀察。但新措施將導致中國電商平台出口成本大增,預期將促使業者轉以第三地轉運,這可能為台灣帶來新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