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台北報導
台灣包括台北市、新北市及其他城市,歷經數十年的發展,隨著經濟成長、區域機能提升、建設豐富,都推升房價,央行與政府這麼多年來也祭出好幾次的房市政策,不過房價依舊頗高。對此,房市專家、品嘉建設董事長胡偉良表示,真正要有效抑制房價,不是只是短期的打炒房來壓制市場,而是要長期的正確方向來做、調整房地產體質,最重要的就是「有效提高都更量能、增加新房子供給,並降低整體成本」,若中長期能做到這點,相信房價會從台北市開始價修「並逐漸蔓延至其他城市」。
央行祭出房市調控政策第七波信用管制,加上房貸水位衝高、銀行必須限貸,也讓房市買氣大為降溫,建商土建融也受限,甚至都更案資金也遭緊縮。胡偉良說,央行與政府打炒房抑制炒作是好事,房價也不再大漲,不過短期壓制「治標不治本」,現況政策調控,是導致買房者變少,但建商更保守、推案供給也減少,如此一來,當未來政策鬆綁加上房貸水位緩解,還是會造成買氣反彈、房價又被拉上去,這並非好現象。
台灣老屋數量多,新房子的供給還是需要增加,都更重建需求刻不容緩。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胡偉良指出,都更危老為政府大力推行的重要政策,但如今打炒房政策也讓都更案進度與資金受到影響;現在做都更的建商向銀行貸款,多半單一銀行比較願意承做的額度僅約在10億左右,但一個都更案整體共同負擔成本動輒3、40億元,甚至50億元,所以根本無法满足都更案的資金需求,加上營建成本仍高,因而不免抑制建商在都更規模及數量上的發展,對都更而言,是非常不利。
胡偉良說,台灣目前住宅總量達到900多萬戶,而屋齡30年以上的老屋就超過一半、近500萬戶,因此新屋供給還是不夠,雖然過去每年國內約有10萬棟新屋供給,近兩年再走升,來到一年12萬、13萬多棟,不過老屋數量多、屋齡持續增加,所以新房子的供給還是需要增加。以台北市來說,屋齡30年以上的老宅就占全市房屋達7成多比例,相當高,都更重建需求刻不容緩。
政府想要有效抑制房價與調控房市,胡偉良分析,必須「有效再提高都更案量、來增加新房子供給,並降低整體成本」,想把成本壓低,企業、政府就要攜手努力與認真研議,來朝向營建材料規模經濟及系統工法標準化,就可有效降低營建成本,大幅拉高都更案量、增加新房子供給,供給多了、成本又下降,則房價當然會降,若做到這樣,加上國內社宅興建數量也越來越多,則未來預期從台北市開始房價下修、「並逐漸蔓延至其他城市」,這才是正確與有效率的作法,並是長久之道。
此外,面對現今營建業缺工現象,胡偉良表示,除了台灣的師傅,現在國內一些建設公司、營造廠也有在培養外籍勞工,品嘉建設就有培養自己的工班,台灣人、外籍勞工都有,且外籍勞工學技術也學到快、態度認真,算好用。
另外,現今雖然政策調控之下,房市還是屬穩健,但不要認為「房價破壞效應」不會出現。房市專家、消基會董事暨房屋委員會委員張欣民認為,如果政府與央行管制手段持續下去,再加上美國高關稅的衝擊,國際局勢不穩、地緣政治風險、經濟景氣走弱等因素,都可能會造成房市下行更明顯與動盪,則法拍、斷頭恐怕會增多,銀行房貸逾放比也會上升,就要當心「房價破壞效應」發生,價格會如骨牌效應般往下修。
延伸閱讀→建商愛蓋、民眾愛買「這款房」!台中重劃區討論最熱的是「它」:符合首購接受度新青安真的會查!她踩到地雷慘了 網透露「各種手段」:查水電、就醫紀錄躲不過「金秀賢防治法」連署過關衝上國會成案將提高合法性交年齡揭弊媒體撰文消費爭議報導伸張新聞自由狠心飼主開車丟狗!謊稱不同犬隻遭打臉重罰1萬5千元還送辦泡泡瑪特爆甲醛、重金屬超標? 國外玩家:放兩三年驗仍超標
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台北報導
台灣包括台北市、新北市及其他城市,歷經數十年的發展,隨著經濟成長、區域機能提升、建設豐富,都推升房價,央行與政府這麼多年來也祭出好幾次的房市政策,不過房價依舊頗高。對此,房市專家、品嘉建設董事長胡偉良表示,真正要有效抑制房價,不是只是短期的打炒房來壓制市場,而是要長期的正確方向來做、調整房地產體質,最重要的就是「有效提高都更量能、增加新房子供給,並降低整體成本」,若中長期能做到這點,相信房價會從台北市開始價修「並逐漸蔓延至其他城市」。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台灣房價問題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經濟議題,文章中提到了幾個關鍵概念,我可以提供相關延伸知識:
都市更新(都更)是解決老屋問題的重要手段。台灣目前有近500萬戶屋齡30年以上的老屋,占住宅總量的一半以上。在台北市,這個比例更高達7成多。都更不僅能改善居住安全,也能增加住宅供給量,進而影響房價。然而,都更面臨的挑戰包括資金需求大(一個案件可能需要30-50億元)、銀行融資限制、居民共識難尋等問題。
房屋供需平衡是影響房價的基本因素。文中提到台灣每年有約10-13萬棟新屋供給,但面對老屋持續增加的情況,這個數量可能仍然不足。增加供給是調節房價的重要手段之一。
營建成本是房價組成的重要部分。文章中建議通過材料規模經濟和系統工法標準化來降低成本。營建業也面臨缺工問題,國內建商正在培養包括外籍勞工在內的工班,以解決人力短缺問題。
央行信用管制是調控房市的主要工具之一。目前已經實施了第七波信用管制,主要通過限制貸款成數、提高利率等方式來抑制投機行為。但專家認為這屬於"治標不治本"的短期措施。
社會住宅(社宅)建設也是調節房市的重要政策。增加平價住宅供給可以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居住選擇,間接影響整體房市。
"房價破壞效應"是指房價大幅下跌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包括法拍增加、斷頭貸款增多、銀行房貸逾放比上升等情況,這種骨牌效應可能導致房市更趨動盪。
經濟環境和國際局勢也是影響房市的外部因素。美國高關稅政策、地緣政治風險、經濟景氣走弱等因素都可能對台灣房市產生間接影響。
央行祭出房市調控政策第七波信用管制,加上房貸水位衝高、銀行必須限貸,也讓房市買氣大為降溫,建商土建融也受限,甚至都更案資金也遭緊縮。胡偉良說,央行與政府打炒房抑制炒作是好事,房價也不再大漲,不過短期壓制「治標不治本」,現況政策調控,是導致買房者變少,但建商更保守、推案供給也減少,如此一來,當未來政策鬆綁加上房貸水位緩解,還是會造成買氣反彈、房價又被拉上去,這並非好現象。
台灣老屋數量多,新房子的供給還是需要增加,都更重建需求刻不容緩。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胡偉良指出,都更危老為政府大力推行的重要政策,但如今打炒房政策也讓都更案進度與資金受到影響;現在做都更的建商向銀行貸款,多半單一銀行比較願意承做的額度僅約在10億左右,但一個都更案整體共同負擔成本動輒3、40億元,甚至50億元,所以根本無法满足都更案的資金需求,加上營建成本仍高,因而不免抑制建商在都更規模及數量上的發展,對都更而言,是非常不利。
胡偉良說,台灣目前住宅總量達到900多萬戶,而屋齡30年以上的老屋就超過一半、近500萬戶,因此新屋供給還是不夠,雖然過去每年國內約有10萬棟新屋供給,近兩年再走升,來到一年12萬、13萬多棟,不過老屋數量多、屋齡持續增加,所以新房子的供給還是需要增加。以台北市來說,屋齡30年以上的老宅就占全市房屋達7成多比例,相當高,都更重建需求刻不容緩。
政府想要有效抑制房價與調控房市,胡偉良分析,必須「有效再提高都更案量、來增加新房子供給,並降低整體成本」,想把成本壓低,企業、政府就要攜手努力與認真研議,來朝向營建材料規模經濟及系統工法標準化,就可有效降低營建成本,大幅拉高都更案量、增加新房子供給,供給多了、成本又下降,則房價當然會降,若做到這樣,加上國內社宅興建數量也越來越多,則未來預期從台北市開始房價下修、「並逐漸蔓延至其他城市」,這才是正確與有效率的作法,並是長久之道。
此外,面對現今營建業缺工現象,胡偉良表示,除了台灣的師傅,現在國內一些建設公司、營造廠也有在培養外籍勞工,品嘉建設就有培養自己的工班,台灣人、外籍勞工都有,且外籍勞工學技術也學到快、態度認真,算好用。
另外,現今雖然政策調控之下,房市還是屬穩健,但不要認為「房價破壞效應」不會出現。房市專家、消基會董事暨房屋委員會委員張欣民認為,如果政府與央行管制手段持續下去,再加上美國高關稅的衝擊,國際局勢不穩、地緣政治風險、經濟景氣走弱等因素,都可能會造成房市下行更明顯與動盪,則法拍、斷頭恐怕會增多,銀行房貸逾放比也會上升,就要當心「房價破壞效應」發生,價格會如骨牌效應般往下修。
延伸閱讀→
建商愛蓋、民眾愛買「這款房」!台中重劃區討論最熱的是「它」:符合首購接受度
新青安真的會查!她踩到地雷慘了 網透露「各種手段」:查水電、就醫紀錄躲不過
「金秀賢防治法」連署過關衝上國會 成案將提高合法性交年齡
揭弊媒體撰文消費爭議報導 伸張新聞自由
狠心飼主開車丟狗!謊稱不同犬隻遭打臉 重罰1萬5千元還送辦
泡泡瑪特爆甲醛、重金屬超標? 國外玩家:放兩三年驗仍超標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現正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