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債近期遭遇大規模拋售,成為總統川普決定延後高關稅實施的主要因素之一。儘管如此,美國財政部連續兩日拍賣的10年期與30年期新債仍獲得良好反應,顯示國際市場對美債的需求依然強勁,但美債作為全球避風港資產的地位已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作為各國外匯儲備和基礎投資標的的美國長期國債,在美股大幅下跌期間意外遭到拋售。債券價格下跌導致殖利率飆升,川普隨後宣布將高關稅延後90天實施,使國債殖利率開始回落,但市場交易仍然波動。10日交易中,10年期國債殖利率從凌晨最低的4.26%升至4.4%,20年期從4.72%升至4.89%,30年期則從4.67%升至4.85%。
雖然美債作為安全資產的地位受到挑戰,但市場需求仍然強勁。美國財政部在9日和10日成功拍賣了390億美元的10年期債券和220億美元的30年期債券,反應良好,暫時緩解了美債拋售危機。
美股連日波動並未改變川普與財政部長貝森特對關稅政策的基本立場,但美國國債市場的動盪已引起金融界重視。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與前財政部長薩默斯均警告,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信心基礎若動搖,可能引發金融危機。
華爾街日報首席經濟評論員葉偉平認為,單純的技術性調整因素無法完全解釋國債與美元上週的異常走勢,全球投資者對美國的看法可能正在發生變化,這才是問題的根本所在。
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蘭的經濟觀點被認為是川普新關稅政策背後的理論基礎。米蘭曾公開表示,各國應分擔美國提供安全保障與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負擔,支付關稅是其中一種方式。不過,米蘭已澄清並未推動要求持有美國國債支付額外費用的建議,川普政府目前也未考慮採用相關政策。
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全球各國政府與投資人持有總值超過8.5兆美元的美國國債,其中日本與中國是最大持有國。在全球140兆美元的債市規模中,與美國政府公債相關資產約47兆美元,殖利率的劇烈波動將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