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的關稅政策已從「全球對抗」轉向聚焦「美中貿易戰」。對於這位靠抗中立場成功重返白宮的政治人物而言,這不僅是單純的報復行動,更關乎他首任期間「未竟之業」。BBC報導指出,美中關係未來發展將取決於三個關鍵問題。
報導分析,川普貿易戰的核心目標是顛覆「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全球貿易體系,以及挑戰「與中國貿易越多越好」的傳統觀點。2012年,國際社會普遍認為增加與中國的貿易往來有利於全球經濟成長,既能提供廉價商品,又能藉由中國新興中產階級為跨國企業創造銷售機會。
然而,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增強,在多個領域超越美國,情況開始改變。2016年川普競選時強調中國崛起導致美國「鐵鏽帶」衰退,使藍領階級失去工作與尊嚴。他首任期間發動的貿易戰不僅打破常規,也徹底瓦解了「增加中國貿易」的共識。
如今,隨著川普2.0帶著更強硬的關稅政策重返白宮,未來發展將取決於三個關鍵問題:首先,中國是否願意接受談判;其次,若中國同意談判,是否願意做出美方要求的重大讓步,包括全面改革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第三,美國是否仍然相信自由貿易原則。
BBC認為,對前兩個問題需持謹慎態度。中國的經濟戰略已與民族復興和一黨制統治緊密結合,例如考慮到中國對資訊領域的嚴格控制,北京不太可能對美國科技業放寬限制。
至於第三個問題,川普經常讚揚關稅的好處,包括刺激國內投資、鼓勵美企將供應鏈遷回國內以及增加稅收。如果北京認為這就是美國關稅的主要目的,可能會認為「沒有談判的必要」。
因此,世界兩大強國可能陷入「贏者全拿」的經濟霸權爭奪,而非促進經濟合作。若真如此,這將標誌著舊有國際經貿共識的崩解,以及一個截然不同且潛在危險的未來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