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債券避險策略全解析:四種類型抗股災表現比較

2025-04-09 00:20  撰稿 / AI

台股近期因關稅戰大幅下跌,投資人紛紛尋求避險工具。債券作為傳統避險資產,不同類型在市場動盪時表現各異。本文將深入分析公債、投資等級債券、非投資等級債券及優先股在不同市場環境下的表現差異。

本次分析選取四種代表性ETF:美國中期公債(IEF)、投資等級公司債(LQD)、非投資等級公司債(HYG)及優先股(PFF),比較它們在四個關鍵時期的表現。

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A時期),公債(IEF)呈現上漲趨勢,而投資等級公司債(LQD)、非投資等級公司債(HYG)及優先股(PFF)均下跌,其中後兩者跌幅尤為顯著。這反映了市場恐慌時資金尋求安全避風港的現象,美國公債成為首選,而與企業相關的債券則因違約風險上升而遭到拋售,違約率越高的債券跌幅越大。

2015年美國開始緩步升息(B時期),公債和投資等級公司債價格略有下跌,非投資等級債券則明顯下挫。這是因為利率上升使債券價格下調以提供更高的殖利率。有趣的是,優先股受影響較小,可能因其本身配息率已高,小幅升息影響有限。

2020年疫情危機(C時期)與金融海嘯類似,公債價格大漲,而其他三類債券急劇下跌,直到政府宣布無限量寬鬆政策後才逐漸回升。值得注意的是,違約風險較高的非投資等級債券和優先股復原速度明顯慢於投資等級債券。

2022年美國為應對高通膨快速升息(D時期),所有債券類型價格均大幅下跌,反映了收益型資產在高利率環境下的風險重估。

從2008年1月至2025年3月的長期表現來看,若僅考慮價格變動,公債(IEF)上漲9.3%,投資等級債(LQD)上漲2.7%,而非投資等級債(HYG)下跌20.9%,優先股(PFF)下跌28.2%。然而,若計入配息,總報酬排名為LQD(73.4%)、HYG(70.9%)、PFF(62.2%)、IEF(55.3%)。若將配息再投入,則HYG(131.22%)表現最佳,其次是PFF(107.88%)、LQD(96.99%)和IEF(61.99%)。

這些數據表明,不同債券類型各有優劣,投資者不應僅根據總報酬選擇債券。在市場極度恐慌時,只有公債能提供真正的避險效果;而在穩定市場中,高收益債券可能提供更好


現正直播
←回上一頁

也許您會感興趣


立院法制局提議修法 住宅建築應納入公安申報制度

台中市清水區一棟近50年大樓於3月22日凌晨發生坍塌事件

2025-04-17 16:10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訪北京,適逢美國加強AI晶片出口管制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於4月17日應中國貿促會

2025-04-17 16:05

京華城案審理進行中,柯文哲與檢方就偵訊過程激烈交鋒

台北地方法院今日審理京華城案,提訊在押被告前台北市長柯文

2025-04-17 16:00

翡翠水庫售電費率偏低 北市議員指年損逾2億元收入

翡翠水庫水力發電去年創下超過8.5億元的收入新高,但台北

2025-04-17 15:40

高中女生感謝員林警方協助舅舅遺產爭議 親繪「虎虎生風」致謝

彰化縣一名男子生前與友人合資購買一棟房屋,支付上百萬元頭

2025-04-17 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