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舉辦「總統教育獎徵文」活動,旨在擴大總統教育獎得主的正向社會影響力,讓這些生命鬥士的故事能夠感動更多人。花蓮縣光華國小學生何泰然因受到2016年總統教育獎得主范弘昊的故事啟發,撰寫了題為「沒有能不能,只有要不要」的散文,生動描繪范弘昊如何克服只有一隻手的困境,成為籃球隊長,甚至為NBA球星柯比布萊恩設計球鞋並親手送給偶像的經歷,獲得徵文首獎。
另一位首獎得主是台中市明道高中國中部學生卓子筠,她的作品「太陽的女兒」以2002年總統教育獎得主盧馬利為主角,表達了對盧馬利寬恕精神的感動,並希望將這份大愛傳遞給更多人。
教育部國教署組長葉信村表示,為擴大宣導總統教育獎獲獎者的生命故事,特別舉辦「總統教育獎獲獎者生命故事:生命鬥士文藝賞」徵件活動,鼓勵各級學校學生以歷屆獲獎者為題材創作文章或影片。此次活動由專家學者評審,共選出9位得主,名單已公告於總統教育獎網站。
自2001年設立以來,總統教育獎每年選出在逆境中仍能奮發向上的優秀學生作為社會楷模。教育部委託嘉義大學成立發展分組辦公室,定期訪視歷屆獲獎者,了解他們在就學、就醫、就業及生活等方面的需求,並透過政府與民間合作提供必要協助。教育部也成立「總統教育獎歷屆獲獎者生命教育人才庫」,期望激發學生面對逆境的能力,進而展現正向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