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匯金公司於4月7日收盤前宣布將繼續增持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表明對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心。當日ETF成交額達1837億元人民幣(約8200多億台幣),較前一交易日的816.69億元大幅增長。此舉被視為應對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衝擊的重要措施。
當天陸股三大指數全面下跌,上千檔股票跌停。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全天成交額達243億元人民幣,創下去年10月初以來新高。易方達滬深300ETF、華夏滬深300ETF及嘉實滬深300ETF成交額分別為108億元、92.52億元和61.78億元,四支滬深300ETF合計成交額超過5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中央匯金近年來第四次出手穩定市場。歷史經驗表明,中央匯金增持ETF對穩定市場有明顯效果。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中央匯金宣布購入銀行股票後,次日滬指漲幅達9.46%。2018年中美貿易戰期間,中央匯金等機構大量買入藍籌股,上證指數從2500點以下回升至2700點以上。
除中央匯金外,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誠通也於7日深夜公告將增持ETF,形成國家隊合力救市的態勢。業內專家普遍認為這些舉措意義重大。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瑞東表示,中央匯金作為中長期資金代表,其增持具有市場風向標意義,有效穩定市場情緒。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分析指出,此次增持有三大積極作用:緩解市場恐慌情緒、增強投資者信心;緩解市場流動性壓力;通過ETF實現對市場指數的間接投資,優化投資組合並帶動其他機構投資者跟隨,為股市止跌和後續企穩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