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馬利蘭醫院過去對心臟停止跳動的病患幾乎不施行CPR(心肺復甦術),但透過台灣的醫療訓練計畫,這種情況正在改變。來台受訓的索國醫師阿邁德(Eid Abdi Ahmed)表示,他們正努力將台灣的急診應變系統引進索馬利蘭,而駐地技術團也證實,受訓醫師回國後,當地醫療人員已開始對病患施行CPR,顯示技術轉移正逐漸見效。
國合會於去年啟動「索馬利蘭公衛醫療緊急應變體系建構計畫」,除了由駐地技術團提供培訓外,還選派8名索馬利蘭醫師來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接受到院前緊急照護(PEC)與高級心臟救命術(ACLS)的專業訓練。
阿邁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台灣高度系統化的急診照護和團隊合作模式給他留下深刻印象。在台灣,每位醫護人員在進行ACLS時都清楚自己的角色和標準流程,而且民眾對心臟復甦術的認知普遍較高。相比之下,索馬利蘭對心臟停止病患施行CPR的做法並不普及,主要原因是缺乏相關意識,且存在錯誤觀念,認為心跳停止就代表無可避免的死亡,施行CPR只是徒勞。此外,當地醫護人員也缺乏相關訓練和對電擊設備的了解。
阿邁德特別提到,台灣公共場所隨處可見的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等高科技設備,以及強健的團隊合作文化,都讓他感到震撼。他現已回到索馬利蘭工作崗位,正致力將在台灣學到的CPR等急救照護流程引進當地。他強調,台灣在高級心臟救命術的訓練以及急診應處所投入的心力,讓他充滿希望與靈感,而台灣醫護團隊展現的熱情、精準及合作精神,將使索馬利蘭受益匪淺。
駐地技術團計畫經理范震華表示,計畫啟動一年多來,最明顯的改變是當地醫護人員已開始對失去心跳呼吸的病人進行急救,顯示計畫所埋下的種子正在發芽。他也指出,索馬利蘭醫療機構面臨感染管控能力不足、缺乏高階醫療知識和設備等挑戰,且沒有完整的資料收集系統來應對常見疾病和傷害。
目前該計畫鎖定Hargeisa和Gabiley區進行,范震華表示,若提前完成這兩區的人員訓練,將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