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傅崐萁:國民黨說到做到 「還錢於民」——超收稅金普發一萬元
2025-02-12 18:17 撰稿 / 編輯部![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圖/摘自臉書)](https://www.bigmedia.com.tw/blob/article/1a96e1de-a7f3-48d7-b008-f9d57cbc2e97.jpeg)
近期,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提出「還錢於民2.0」方案,主張將超徵稅收的一部分,以每人新台幣1萬元的方式普發給全民。此舉源自於國民黨在今年初審查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時,成功刪減2075億元的不合理支出,並強調「用錢在刀口上」。如今,進一步呼籲政府將剩餘的稅收還給人民,以實際行動落實財政公平與全民共享經濟成長紅利。
一、從預算審查到普發現金:國民黨的財政監督戰略
國民黨團審查預算時的立場:嚴格把關,削減不合理支出。傅崐萁領導的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在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審查中,刪除了高達2075億元的不合理預算,創下歷史新高。他指出,許多政府預算存在浮編、重復編列,甚至是浪費性的支出,若不加以刪減,將嚴重影響財政紀律。因此,國民黨團以「為人民把關,還錢於民」為目標,全面審視預算結構,確保財政資源能真正用在人民需要的地方。
傅崐萁在當時的發言中強調:「政府的錢是人民的血汗錢,不是執政黨的提款機! 我們刪減的2075億元,將讓資金更有效率地運用,而不是進入不透明的黑洞。」
在削減的預算中,主要包含兩大部分:
1. 削減1075億元浮編預算——這些資金來自於政府各部門編列的遠超實際需求的支出,例如部分建設計劃明明只需要2億元,卻編列20億元,嚴重浪費公帑。
2. 刪除1000億元對台電的補貼——國民黨認為,政府應改善台電的財務管理,而非透過大規模補貼填補財務漏洞。
二、推動普發一萬元的脈絡:財政盈餘應回歸人民
稅收超徵的問題與國民黨的主張
在審查預算後,國民黨進一步提出「還錢於民2.0」方案,主張將2024年度超徵的5283億元稅收,部分返還給全民,透過每人普發1萬元現金的方式,讓人民直接受惠。
傅崐萁批評,近年來政府稅收連續超徵,累積超徵總額已達1兆8707億元,這代表人民承擔過高的稅負壓力,但政府卻將這些資金用於不透明的支出或累積財政盈餘,並未真正反映在民生改善上。
傅崐萁直言:「人民賺錢辛苦,政府不應該用超收的稅來囤積財富,而是要合理運用,讓人民真正受惠。 既然國庫充裕,就應該還錢於民,這才是負責任的政府。」
根據國民黨的計算,若拿出5%(約2342億元)作為普發現金,即可讓全台2300萬人每人獲得1萬元,這筆錢對於民生消費、經濟活絡都將帶來直接的助益。
三、政策對比:國民黨 vs. 民進黨政府的立場
傅崐萁:財政透明,普發現金,真正還稅於民
傅崐萁在推動「還錢於民2.0」方案時,強調:「是要成為最有錢的政府,還是最佛心的政府?」他呼籲政府應該學習2023年普發6000元現金的做法,但這次的財政狀況更好,應該將金額提高到1萬元,讓全民共享經濟成果。他更語帶幽默地說:「多行善事,才有好報,菩薩看了也會笑呵呵!」
對於國民黨的主張,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回應,雖然政府的歲計剩餘(超收稅收)數字看似亮眼,但實際使用仍須依賴審計部的決算報告,不能貿然做出財政政策調整。行政院長卓榮泰則強調,目前政府更關心的議題是總預算案的審查,普發現金並未被納入優先考量。
然而,國民黨立委王鴻薇質疑,2023年政府曾以超徵5237億元的情況下,普發每人6000元,總花費1417億元,如今超徵5283億元,為何不能普發1萬元?她批評政府「收錢快、還錢慢」,並呼籲執政黨應以更開放的態度面對財政超徵問題。
四、還錢於民不只是口號,而是政府責任
傅崐萁這次推動的「還錢於民2.0」方案,並非臨時起意,而是有一脈相承的財政政策邏輯:
1. 先嚴審預算,刪減浪費性的2075億元開支,確保財政支出合理化。
2. 再要求政府將超徵的稅收回歸人民,透過普發現金1萬元的方式,直接改善民眾的經濟壓力。
3. 長期監督政府財政運作,確保人民的血汗錢不被揮霍。
國民黨強調,這不僅是財政運作的合理化,更是一種「還權於民」的實踐,讓人民有感於政府的作為,而非讓超收的稅金被悄悄納入政府資產。
五、普發1萬元是國民黨的長期戰略,將成為未來政壇核心民生經濟政策
回顧整個過程,從國民黨在立法院刪減2075億元預算,到如今主張普發1萬元,傅崐萁與國民黨的政策思路始終清晰而一致,即「政府應將超收的財政盈餘歸還人民,而非囤積作為政府資產」。這不僅展現了國民黨對財政紀律的重視,也反映出政府應該如何合理運用稅收,讓經濟紅利全民共享。
國民黨團將繼續推動此案,並計劃在立法院與民進黨政府進行更多協商,確保這筆錢真正回到人民手中。傅崐萁承諾:「這筆錢屬於全民,而不是政府自己的錢,我們一定會為人民爭取到底!」
從政治策略的角度來看,「還錢於民2.0」方案不只是一次性的財政政策,更是國民黨打造「親民經濟政策」的核心訴求,未來將成為政壇持續發酵的重要議題。國民黨將「還權於民」與「財政監督」結合,強調政府應負起公平分配的責任,讓人民感受到切實的經濟改善。
這項政策的推動,不僅能直接惠及全民,也將使「財政透明、公平分配」成為台灣政治的新標準,甚至影響未來大選的政治走向。隨著選舉年的來臨,「普發1萬元」將成為國民黨與民進黨財政治理能力競爭的核心議題,讓全民共同見證哪個政黨更能夠真正落實「為民謀福」的執政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