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到11日,我跟團去福建玩了幾天,本集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見聞。
我們這團是參加一個叫「情繫福建 尋味美食-兩岸文化聯誼行」的官方活動,第一天飛廈門,落地後搭車去沙縣。大陸餐飲業有個著名的連鎖品牌叫「沙縣小吃」,據說現在在全世界已經開了超過十萬家,源頭就是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區的沙縣。
你在網上可以查到,它的起源,是80年代沙縣一帶盛行標會──不知道是不是從台灣學回來的,或者應該說這就是福建傳統──然後92年有一堆人被倒會,不得不出外謀生,有人就去廈門開了一間「沙縣小吃」,以廉價為主要賣點,成功以後,越來越多同鄉學他去外地開沙縣小吃。當地政府看到趨勢,從善如流,組織起「小吃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輔導、培訓了16000多人出去開沙縣小吃,福建耕地少嘛,好容易有人摸出一條路,政府就該抓著當寶了。或者應該說,這真的是寶。
於是我們到那邊的時候,就看到了已經辦到十幾屆的「沙縣小吃文化節」,在街道和廣場上大辦特辦,背景是「沙縣小吃培訓總部」和「沙縣小吃創業總部」兩棟大樓。我們在餐廳裡吃完飯就安排到廣場上觀禮,廣場上一排排桌椅都已經布置好,鋪著紅色桌布,座位上有我們每個人名牌,有節目單,還有官氣十足的會議中心用、附蓋子的白瓷茶杯,裡面茶居然還是熱的。然後正式開始,就領導講話、播放影片、舞龍舞獅一整套下來,最後壓軸來個無人機表演。必須表揚的是那領導講話並沒有很冗長,長度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這個他們是懂的。
雖然我不是第一次參加這種場合了,美食節這種活動也很常見,但「沙縣小吃」這種庶民的、隨性的概念,配上這種政府主辦的大拜拜,你還是會覺得很魔幻:哎唷喂,這麼大場面,這像什麼呢?就像殺雞用牛刀。可是,轉念一想,他們這起碼確實是在幫助小業主,在發展實業,而不是搞金融房地產或騙補助科技業這些虛的東西,這又有什麼不對呢?這也就像「殺雞用牛刀」的典故:孔子的弟子子游治理一個小地方,也教民眾禮樂,你說他有必要嗎?可他確實是在實踐孔子的理想,而且用現在的概念來說,小地方的民眾學了禮樂,也可以說是培養了「軟實力」,如果當地實在沒有什麼能讓人增加「硬實力」的東西好發展,那這又有什麼不對呢?
但儘管如此,當你置身其中的時候,你還是會覺得有些魔幻。節目進行時,我們坐著完成我們作為觀眾的工作,周圍一圈攤子繼續營業,民眾也繼續來來去去,大家都一副習以為常的樣子,官方辦的活動嘛。
第二天晚上還有更厲害的,就是幾千人去到體育館裡面看文藝匯演,這場也有台灣樂隊、歌手,一組是飛兒樂團,哇,二十年前出道的,現在主唱是第二任了,唱功很不錯;剛剛查了一下,這第二任主唱叫韓睿,Lydia,是山西人。然後再來還有一位更資深的歌手,你道是誰?〈冬天到台北來看雨〉,孟庭葦!我小時候的玉女歌后,1997年我第一次去大陸的時候,聽說她在大陸很紅。印象中她很久沒有出來了,而我長到這麼大,這還是第一次看她現場演唱。真的,大陸真是延續了好多人的演藝生命,前些日子剛過世的瓊瑤也是這樣。
本地出的節目,也有特別訂製的新歌,一個我不認得的大陸年輕男歌手和台灣年輕女歌手對唱一首情歌,歌名叫〈花生醬遇上鳳梨酥〉,這以物比人,以人比家國天下的寫法,也是相當的傳統,相當的源遠流長。福建盛產花生,沙縣小吃招牌拌面是加花生醬。然而你花生醬加上鳳梨酥,不嫌太甜了嗎?
官辦活動的致命傷就是這樣,斧鑿痕已經不能用重來形容了,就是刻意到生怕你看不出主題的程度。換句話來講,就是「我覺得領導覺得這樣可以」。可領導真的只有這點水平嗎?我覺得其實也不至於看不出問題,只不過,可能覺得,哎,同志們工作也挺辛苦的,就這樣吧。那我們也就不要太苛責主人家好了,就這樣吧。
但也不是所有原創節目都這樣。這場還有一段舞台劇,演一對夫妻從擺沙縣小吃路邊攤開始,為美好生活奮鬥,做到第二幕開店,把小孩養大,然後第三幕小孩長大了,要把店面接下來,還要往海外展店。這整個情節就是這麼單純、老套到不行,可它卻就是能夠讓我有所觸動,因為我知道它是真實的,它後面有這三十年來的現實發展給它背書。
拋開節目內容這些「軟實力」的部份不談,在「硬實力」的方面,一路上的交通,機場,公路,都市,旅遊區,還有農村,包括廁所,每個地方都很乾淨整潔,同團的長輩都說,相比於八九十年代,變化太大了。直到2000年代,確切點說可能是2008北京奧運之前,很多地方都還很髒亂,大都市也都灰濛濛的,現在完全不一樣了,而且不是有活動才整治一下,而是平常就能一直保持衛生。
你很難想像三十年前這還是一個一大堆人被倒會變成窮光蛋的地方,官方的旅遊介紹和導遊、地陪也都沒跟我們提那標會的故事,但在我看來,為什麼不提呢?這比你給每一種小吃編的一堆歷史典故都鮮活得多了,我想也能真的讓更多人有所共鳴。
我們住的賓館,有些還用上了高科技的衛浴設備,馬桶沖水會分三次沖,還會造出看起來很厲害的漩渦,第一次沖不乾淨的,二三次就乾乾淨淨了。
我就想起這兩年各種「出口轉內銷」的”China travel”:能讓港澳台與外國遊客印象深刻的,往往不是那些刻意營造的活動與奇觀,而是當地生活的各種細節。體驗過這些細節以後,再去吃飯,感覺也不一樣了。
我們這次去了三明市的沙縣、永安,龍岩市的連城、永定,最後兩天回廈門,吃的東西,除了小吃,當然也有大餐。閩菜與台菜同源,做法和口味與台灣能吃到的差不多,但當然也有一些不同。具體如何不同我沒法一道道講,但大體來說,就是溫和了、發達了、富裕了,不會太油、太鹹、太甜,是適合現代人的程度。我不知道二三十年前的閩菜是怎樣,但以前大陸很多地方的餐館都是死鹹死辣的,貧困時期的慣性還沒改過來,現在幾乎都改了。
最近的新聞:12月17日,大陸移民管理局宣布,將過境免簽外國人在境內停留時間,由原先的72小時和144小時,延長為240小時,也就是10天,並進一步擴大停留活動區域。也就是,給免簽的外國遊客更多時間和空間去到處走走看看了。現在的中國大陸,在硬件方面,的確已經有這個底氣,不怕你去看,不怕你去挖掘細節,你真發現什麼問題,或許人家還很高興。
如果今後連活動節目這些軟件方面的內容,他們也能進步到克服官方的先天缺陷,辦到和民間、商業演出一樣精彩,或更厲害,那這體現的組織力與靈活性,就真的天下無敵了。我覺得其實他們已經有了這樣的思路,只是執行層面還有許多迭代的空間。
世界變化很快,就在這次行程中,敘利亞的阿薩德政權被打垮了,中東局勢大變,而我們還在愉快地吃吃喝喝。明年又會怎樣呢?誰也不知道,且珍惜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