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高雄抗旱!20日起公立游泳池暫停開放

鳳山及臨海水資源中心擴建後每日可供應11萬噸再生水給臨海工業區。(圖/高雄市水利局提供) 鳳山及臨海水資源中心擴建後每日可供應11萬噸再生水給臨海工業區。(圖/高雄市水利局提供)

南台灣面臨30年來嚴峻旱象,因應極端氣候變遷,高市府開發多元水資源(伏流水、再生水、海淡水及抗旱水井)共226萬噸,可提供高雄市常態供需水量約每日150萬噸,為持續減少用水,20日起,公立游泳池將暫停開放使用。

南高雄已建置鳳山及臨海2座水資源中心,經擴建後每日可供應11萬噸再生水給臨海工業區。北高雄橋頭再生水廠已發包興建,預計115年每日供應3萬噸,另有0.5萬噸後擴,楠梓再生水廠預計今(112)年底發包,至117年可提供每日7萬噸,總計每日可供應10.5萬噸再生水給北高雄產業園區等,總計高雄市再生水產量將達每日21.5萬噸。

高雄在3/30轉橙燈減量供水,節流也再加強力道,4/20起針對每月1,000度以上非工業用水戶、游泳池、洗車、三溫暖、水療業者之節水率將由10%提升至15%,並停止開放公立游泳池,盼有效節水,並視水情狀況做調整。

高雄市常態供需水量約每日150萬噸,目前已開發水資源160萬噸,再加開發中的伏流水、再生水、海淡水及抗旱水井66萬噸,共計226萬噸,至今水資源供應量遠大於需求量,靠多元開發水資源,得以面對嚴峻旱象,滿足工業與民生用水需求。


現正直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