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智強於10月15日成立「新國會智庫」,僅僅半個月便已發佈兩次關於死刑的民調,引發外界高度關注。這個智庫並非僅僅蒐集民意,還旨在成為立法行動的「指南針」,協助藍營立法委員在議會中更精準地回應民意,成為藍營問政的「殺手鐧」。
根據「新國會智庫」的最新民調,67%的民眾認為立法委員應對賴清德提名、主張廢除死刑的大法官投下不同意票,64.9%的民眾則反對立法委員配合大法官的實質憲法判決進行修法,從而提高死刑門檻。82.7%的民眾堅持保留死刑,80.5%的民眾不認同大法官以憲法判決達到廢死的效果。這些數據不僅顯示民意,也體現出「新國會智庫」對於藍營立法策略的輔助作用。
「新國會智庫」透過專業中立的民調,直觀地告訴立法委員們,多數人民反對廢除死刑、反對大法官的「實質廢死」判決,並不支持廢死法案的推進。過去,立法委員常需憑個人主觀判斷進行決策,現在藉助智庫提供的即時民調,立法委員在行使立法權、人事同意權等方面更能胸有成竹,立場明確。
立法委員的天職在於代表民意,忠實反映人民的聲音。「新國會智庫」的出現,使得立法行動和民意更加緊密結合,進而推動「優質立法」的氣氛。更重要的是,智庫還承擔起「掌握議題發動權」的角色,藉由快速發布精準民調、主動引領公共議題,以對抗執政黨在話語權上的壟斷。
過去,執政黨憑藉龐大媒體資源設定議題方向,導致在關鍵公共議題上,常由執政方主導風向。新國會智庫則旨在通過小而靈活的平台,扭轉這一被動局面,成為在野力量發聲的有力工具。
以死刑議題為例,在大法官做出「實質廢死」的宣判後,執政黨迅速推出其他爭議性話題,試圖冷卻此議題。然而「新國會智庫」持續發布民調數據,令廢死議題無法輕易消退,進一步凸顯出多數民眾對於保留死刑的堅定立場。若非智庫的民調支持,廢死議題恐早已被執政方的操作成功轉移。
此外,大法官判決被批評為「向執政黨靠攏」,甚至甘為執政者「側翼」,取消國會應有的聽證調查權,掩護官員在國會發言時的「免責權」。在這樣的情況下,立法委員如果無法結合民意、掌握議題,恐怕難以在議會中維護民主平衡。而「新國會智庫」的成立,正是藍營尋求突破的關鍵,讓在野立委能以民意為後盾,針對關鍵議題展開更具實效的立法行動。
「新國會智庫」的成立對藍營意義非凡,不僅提供了民意支持,更在多數議題上化被動為主動,強化民主制衡的力量。在執政方壟斷話語權的背景下,羅智強的這一舉措無疑將成為藍營問政的新利器,並持續在國會發揮「殺手锏」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