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他:「只有朋友,沒有敵人,藍綠通吃」。台上風光,台下也熱鬧。但在台灣政壇的喧囂背後,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其實是一個孤獨的行者。他以超越黨派的高度,始終致力於台灣社會內部的和解,與外部的兩岸和平。
獨特政治身影
少有政治人物,在卸下職務後仍能維持甚至有更大影響力,王金平是其中例外。他無官無職,卻是藍營總統參選人,與六都市長競逐者爭相背書的「重要推手」,也是綠營官員願意登門請益的,政治前輩和智者。
王金平不依靠激昂的政治語言,來鼓動民心的狂熱。向來以中道、公平,和溫和嚴謹的作風,贏得超越黨派的尊重。他成為台灣政壇難得的「公道伯」,和調和鼎泰協調者。務實、重言諾的政治風格,不輕易允諾,但一定說到做。所以讓信任他的人,遠多於質疑者。
藍綠政壇要角中,少有人能像他一樣,在沒有一官半職後,還獲得如此廣泛的民意尊崇。成了超越藍綠支持者的「最大公約數」,當然除了少數對他,始終帶著有色眼光的反對者
最後質詢
2019年10月,王金平在立法院進行了44年立法生涯後,最後一次總質詢,這次質詢也被視為他的「告別演說」。他不僅強調立法院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性,更重申國會應該秉持「尊重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原則。他主張,國會文化的三大要素是「尊重少數、包容多元、接納異見」,他認為這些價值,正是民主議會的基石。
2020年卸下立委職務後,王金平並未離政壇。相比於許多政治人物在退場後逐漸被遺忘,他的身影依然被需要,並活躍於台灣政界。成為後輩請益對象,和藍營內部調和的精神領袖。
「破冰」使命與契機
2024年11月17日,王金平赴福建祭祖,並與中共國台辦主任宋濤會面。此行雖然低調,但無疑是一場重要的「破冰之旅」,展現了他以個人身份推動兩岸交流的勇氣和格局。
王金平認為,解決兩岸難題不僅是政治責任,更是他這一代人的歷史使命。他曾說:「我們這一代若無法為下一代建立和平的架構,就是失責的一代。」
他的行動為當前高度緊繃的台海局勢,帶來了一絲緩和的可能和契機。他以行動和非說教,提醒綠藍紅白四黨,應摒棄黨派鬥爭,將人民利益置於優先位置,珍惜和尋求台海和平的契機。
國共兩黨或可反思
王金平的智慧與社會威望,是國民黨突破困境的重要資產。他以務實與中道的方式,展現了新的可能性。然而,國民黨過去的內部分歧與僵化路線,多次讓他無法發揮影響力。2020年原計劃參與海峽論壇的行動,最終因黨內「小題大做」的反對而取消。
對中共而言,王金平的「漢魂台魄」理念強調台灣文化與中華文化的共生共榮,為兩岸合作提供了新的參考方向。中共若能傾聽他雖委婉,但能帶表台灣真實民意的肺腑之言。做出更有實際意義,務實的政策微調,也就是所謂的「善意」。王金平這位讓台灣多數人信任的「公道伯」,或可能夠能發揮他的作用,來促成一個圓滿。
預言者的啟示
王金平的「預言」屢屢應驗。他曾警告:「千萬不要以為多數就可以為所欲為,多數只代表此刻的力量,不代表絕對的真理。」民進黨在2016年憑藉多數席次推動多項爭議法案,最終卻在地方選舉和國會選舉中失利,正是這一警示的寫照。
2024年,國民黨重奪國會主導權,但藍白聯盟在議事上以力量壓制民進黨,同樣忽略論述的欠缺,不僅以力,也要以理服人述戰的重要性。王金平強調,議會政治應維持「力與理的平衡」,這一洞見對藍營未來發展尤為重要。
在熱鬧的台灣政壇,王金平的內心世界與思維方式顯得格外孤獨而深邃。他認為,政治不僅是解決當下問題的手段,更是追求長遠和諧的一門哲學。他多次呼籲藍綠雙方和解,認為只有朝野和諧、社會團結,兩岸才能和平。
他的智慧與原則為政壇提供了寶貴的啟示。無論是國民黨的本土化改革,還是兩岸政策的突破,他都以務實與理性為指引,展現了跨越黨派的高度。
把握和平契機
王金平的一生如同台灣政壇的一面鏡子,既反映了過去的風雲,也預示了未來的可能。他的政治智慧是台灣政壇的寶藏,更是國民黨振衰起敝的指引。當各黨各派和台灣社會,真正認識到這位「破冰者」的價值時,也許才會迎來真正的改變與突破。
王金平以個人身份參與兩岸交流,展現了其超越黨派的胸襟與格局。他的「破冰」行動提醒各界:未來謀求兩岸和平的道路上,唯有以智慧、勇氣與使命為初心,才能創造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