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教育部攜手11館所推動本土教育師資培訓 實作體驗課程預計吸引3000人次參與

教育部正積極推動「本土教育人才培育系列課程」,以「生活本土」為核心,今年與11個館所合作舉辦56場教師研習活動,預計將有3000人次教師參與。這項計畫旨在鼓勵教師將豐富的館藏資源融入日常教學中。

根據教育部14日發布的新聞稿,這些課程著重提升教師在台灣歷史、文化、產業及自然生態等領域的教學能力。研習活動設計多元且實用,包括植物香氛萃取與精油製作、羊乳酪實作等,目的在激發教師發展戶外教育與食農教育的創意。課程還涵蓋從魚類挑選、食品添加物認識到魚丸製作的完整過程,同時融入食品營養學及化學概念,並鼓勵教師將動物福利和環境永續理念帶入課堂。

這些培訓課程巧妙結合日常生活元素,例如透過豬腳骨特徵分析動物年齡與運動傷害等生命議題,或利用紙芝居(紙戲)創作,展現表演藝術在台灣歷史與廟會節慶中的重要性。為順應數位化趨勢,課程也運用數位繪本、典籍及3C載具,將館藏的動植物學和人文歷史資源轉化為戶外走讀與實境解謎活動。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表示,此計畫是透過與文化部、內政部等部會所屬館所及台南大學團隊的合作推動,目標是幫助教師從生活中發掘本土文化的深層價值,並運用生活化的教學素材,使本土教育更具深度與趣味性。


現正直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