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9月1日起實施強制社保新規,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二)」明確指出,雇主和員工間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約定無效,勞動者可因此解除勞動合約並要求經濟補償。此舉重申了社保繳納的強制性,引發各界對執行力度與司法系統承載能力的關注。
雖然中國「勞動法」早已規定企業與勞工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並繳納費用,但實際執行情況參差不齊。一名上海經濟學者表示,許多企業過去存在不繳或少繳的情況,若強制全額繳納,企業用人成本將大幅提升。
中國社會保險由「五險」組成: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及生育保險。財經媒體人徐瑾指出,全額繳納社保將使企業負擔稅前薪資的30%至40%,個人則需承擔10.5%至22.5%。
對低薪勞工而言,社保繳納是沉重負擔。以上海為例,2024年社保繳費基數下限為7384元,即使月薪僅5000元,也需按該基數繳納。記者走訪上海餐館發現,許多基層服務業員工表示工作通常不提供社保。北京餐館老闆則坦言,若要為員工繳納社保,將降薪2000多元。
面對新規,企業已開始尋求應對策略。漢邦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李仁祥表示,部分企業選擇招募退休人員以規避養老保險,或透過勞務派遣公司派遣員工。其他策略包括將公司遷至社保基數較低的省市,如江蘇的基數比上海低2505元。
專家預測,為節省成本,企業可能減少正式職缺,轉向自動化或外包模式,甚至減少加薪幅度或面臨倒閉風險,進而增加失業率。香港教育大學教授溫卓毅認為,嚴格執法是應對中國老齡化和少子化問題、確保社保財務可持續性的方向之一。
此外,社保糾紛每年約有百萬例。過去法院通常不受理此類案件,但最高法新規表明支持司法介入,法院能否承擔增加的訴訟量也成為關注焦點。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