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嚴鈺雯/綜合報導
每個人買房注重的條件不盡相同,日前就有網友在PTT上以「空間重要還是位置重要?」為題發文,他分享身邊不少人陸續置產,大部分都還是以地段為優先考量,像是捷運站點附近,不過空間相對較小。相較之下,有些人雖然是跟家人住在非黃金地段的老屋,但起碼室內坪數夠大。這讓他好奇「到底是空間重要還是位置重要?會不會捨棄位置換取空間後,依然還是會被挑毛病呢?」
貼文引起熱議,多數網友認為「地點重要性高於空間」,尤其當考量投資或生活便利時更甚,「一般人的priority是地點>屋齡>空間」、「空間是最不重要的,那個加錢就有的東西,但位子差的物件,每坪單價就相對低,如果你的意思是總預算不變的情況下要優先考慮哪個,那一定還是位置」、「地點、location、地點,因為重要所以說三次」、「投資就位置,自住就空間」。
不過,有不少留言指出,當有特定生活需求,例如育兒、團聚、長時間使用空間時,空間的重要性也相當實際,「通常要空間的是有小孩」、「空間也不能太誇張吧...住家還是待最久的地方吧」、「空間隨人數,覺得1人要10坪真的比較剛好舒適」、「如果家庭成員有空間需求,那空間就是第一位」。
景文物業管理董事長郭紀子曾表示,若為保值增值,影響房價的因素很多,周遭就業就學機會、生活機能良窳、區位獨特性、交通便捷度、不同價位住宅商品之區隔性、房屋本身特質如坪數、建材、樓層等等因素,對房價的變動皆有顯著的作用力,就當下情況而言,「地段」還是比較重要。
郭紀子表示,如果打算幾十年長期居住甚至一輩子不換房,就要用全生命周期住宅觀念做決定,而在整體空間不變,但家庭生命週期改變的過程中,不該只為可預期事件做準備,應挑戰更多樣性與多重性的方式。此時,所謂的房屋「格局」就顯得非常重要。
郭紀子補充,房屋具有投資與消費雙重特性,建議兼顧保值增值與自身居住需求,而這兩者如天平兩端,端看消費者自己的傾向而在哪邊加碼。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