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兩波罷免投票結果出爐,民進黨執政團隊面臨重大挑戰。多數綠委在首波投票後保持沉默,直到第二波投票結束才開始呼籲黨內檢討,黨團幹部也紛紛表態去職,使決策機制面臨變革。面對國民黨重新整隊及可能的黨鞭交替,民進黨對自身團隊狀況感到焦慮不安。
「黨團就是對外對立、對內壓抑。」一名中部綠委表示,本屆民進黨團雖為少數,卻試圖主導議事,對在野黨提案寸土不讓;同時要求綠委「別給行政院添麻煩」,許多涉及資源分配的提案都被要求撤回。例如在討論《韌性特別條例》時,南部立委想提修正案爭取災後重建經費,卻遭黨團阻止,若非後來有《風災特別條例》,這些委員將難以向選民交代。
這位綠委指出,委員提案權經常受到黨團限制,導致議題發言權被在野黨掌握。雖然柯建銘有宏觀戰略思維,認為國家資金應該統籌運用而非被各種補貼瓜分,但從區域立委角度看,當國民黨積極提案時,綠委卻無法展現成績,難怪怨氣持續累積,最終在大罷免後爆發。
儘管黨團改革呼聲高漲,但仍有綠委私下為柯建銘辯護。據了解,在20日的擴大高層會議中,有黨團成員替柯建銘說話,指出他在首波罷免投票後態度已有轉變,開始主動與在野黨幹部溝通,協商時的姿態也更為柔軟。
「現在民進黨的問題不是抓一個戰犯就可以解決。」一名黨團成員坦言,柯建銘二十多年來領導黨團,憑藉真才實學和耐心細緻的工作態度,為國家建立許多制度,也為民進黨執政做出重大貢獻。他的決策大多不是出於私心,因此能夠服眾,但如今時局與黨內氣氛已不同以往。
一位北部立委則指出,問題不僅在於黨團領導,行政與立法部門的溝通也存在問題。過去民進黨在國會占多數時,行政院可以讓黨團處理朝野攻防,但現在國會變成少數,黨團仍在第一線作戰,行政院卻顯得輕鬆。立委們常常不清楚政策細節,即使拿到資料也有時間差,導致「不知為何而戰」的無力感,「我們像白癡一樣在那邊演半天,最後發現行政院根本不是要這樣」。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