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灣核三廠重啟公投成為焦點,國際媒體紛紛關注台灣能源安全議題。美國媒體引述專家分析指出,在中國威脅下,台灣高度依賴進口能源已成為國家安全的致命弱點;而烏克蘭戰爭中核電廠的脆弱性,也凸顯侵略國家如何將切斷能源供應作為瓦解防衛意志的關鍵策略,北京很可能正在研究類似劇本。
美國福斯新聞報導,台灣今年5月關閉最後一座運作中的核電站,使核能供應量從2011年的近12%降至今年的零。民進黨政府基於福島核災後的安全考量,於2016年承諾2025年前逐步淘汰核電。然而,安全專家警告,關閉核電廠進一步暴露台灣的能源脆弱性,因為台灣97%的能源需求依賴進口,主要來自美國、澳洲、沙烏地阿拉伯及卡達等國。
「捍衛民主基金會」資深研究員辛格頓在訪台後表示:「台灣的能源依賴是它的阿基里斯之踵。北京可以在不開一槍的情況下利用這點,透過海上優勢、法律戰和網路工具切斷能源供應,考驗台灣的政治韌性。」專家指出,台灣目前化石燃料占能源使用量逾90%,再生能源僅占7%。
雖然全球氣候變遷憂慮使核能在某些國家被視為減少碳排放的解方,但車諾比和福島事件後,德國等國家仍堅決反核。然而,台灣面臨的安全挑戰與德國截然不同。德國之聲報導指出,若中國實施封鎖,台灣的石油儲備可能在幾週甚至幾天內耗盡,而核電能為台灣提供額外的能源儲備解決方案。
辛格頓強調:「核能確實改變了這種盤算,在脅迫下提供更多持續性,使北京的劇本更難運作。」他建議美國應協助台灣加速能源多元化,減少對脆弱供應國的依賴,並準備打一場耐力戰,「因為我認為中國正是以這樣的方式思考這個問題。」
烏克蘭戰爭中札波羅熱核電廠的案例尤其值得關注,不僅顯示核電設施在戰時的脆弱性,也體現侵略國如何針對能源部門的各層面弱點下手。辛格頓指出:「烏克蘭的例子表明,能源是瓦解一個國家意志的最快途徑之一。俄羅斯瞄準電力設施發動攻擊是為了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