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民眾深入了解越戰時期美軍在台灣的歷史痕跡,台中地方文史工作者吳長錕推動「跟著油管去旅行」導覽活動,帶領大眾探索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1954年,台美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並實施「陽明山計畫」,將原本200公頃的「公館機場」擴建為1500公頃的「清泉崗機場」。隨著越戰爆發,美軍於1963年開始進駐清泉崗基地,並在此駐紮長達16年。
清泉崗機場成為美軍越戰的重要中繼基地,美軍不僅在機場內興建宿舍和教堂,還於1966年建造了大楊油庫。當時,美軍運輸油輪停靠在高美濕地外海,通過13公里長的油管和高北加壓站,將油料輸送至大楊油庫,為B52轟炸機等軍機提供燃料。大楊油庫原有7座大油槽,目前僅存一座,已被規劃為休憩公園。
建於1967年的高美燈塔,是台灣唯一紅白相間的八角燈塔,其顏色與美軍在清泉崗機場建造的紅白相間水塔相呼應,象徵美國國旗的色彩,因此也被視為美軍越戰遺跡之一。
如今,大楊油庫、美軍宿舍及高美燈塔均已被列為台中市定歷史建築,而美軍教堂則被軍方設置為「美軍駐清泉崗基地足跡館」。透過「跟著油管去旅行」的導覽活動,這段台美軍事合作的歷史得以被更多人認識和了解。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