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知名陶藝家黃怡文憑藉近40年的陶藝造詣,成功重現郎紅的華麗、天目的絢爛與鈞釉的貴氣,作品廣受收藏家青睞。2024年,他成為首位在京都傳統產業博物館參展的台灣陶藝家,其全套鈞釉「紫氣東來」茶席作品獲得日本陶藝界高度讚賞。
出身台南中西區的黃怡文,北上求學後定居北部,與妻子康月足共同經營蠟染服飾品牌。三十多年前,他為女兒尋找才藝班時意外發現自己對陶藝的熱情,先後師從陽文濱、杜輔仁兩位名師。2006年,黃怡文在善化成立「鼎甲窯」,專注於經典釉色的研究與創新。
黃怡文注意到市場上成套茶席陶器難以取得,多為不同風格的杯壺拼湊。作為茶道愛好者,他投入大量心力開發茶席專題,致力將藝術美感融入日常器皿,讓陶藝真正走入生活。
受妻子影響接觸藏傳佛教的黃怡文,創作了「無心」系列作品,透過隨心揉捏勾勒出個人的觀想世界。他解釋,釉色是金屬元素在特定條件下的窯燒變化,既能帶來驚喜,也難以掌控。正如俗諺「若要窮、燒郎紅」所言,郎紅釉藥中的銅元素變化多端,要燒出均勻一致的紅色極為困難,失敗率高得足以讓人傾家蕩產。
黃怡文強調,學習釉藥不能求速成,配方、比例、溫度並非絕對公式,必須理解各元素的特性,並能因應環境調整。他樂於分享經驗,避免「一人囥(khǹg)一步、最後嘸半步」的情況,希望傳統工藝能有更多傳承者。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