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二波7位國民黨立委罷免案23日全數未過關,加上先前24名藍委在7月26日首波投票中全數保住席次,兩波罷免案共31名藍委全數成功留任。同日舉行的核三廠重啟公投雖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但因投票率未達門檻而未獲通過。
外媒普遍分析認為,罷免案失敗顯示選民拒絕民進黨翻轉立法院的嘗試,台灣「朝小野大」的政治格局將持續,使國防預算、能源政策等重大議題的推動面臨更大挑戰。美聯社指出,民進黨連續兩次嘗試重掌立法院均告失敗,凸顯執政黨在國會仍處於少數地位。
彭博社分析,罷免案失敗意味在野黨將繼續挑戰賴清德總統,未來關鍵焦點包括2025年度總預算、國防開支及大法官人事同意案。行政院日前通過的2025年度總預算案中,國防經費占GDP達3.32%,但在野黨掌控立院的情況下,勢必面臨冗長協商。
日本《讀賣新聞》形容,連續兩波罷免案後,立法院依舊維持「朝小野大」的扭曲格局,賴總統近期民調亦下探至上任以來新低。外媒分析指出,多數選民對罷免案結果早有預期,加上政黨未大力動員,導致投票率不高。部分評論認為,選民對賴總統過度聚焦兩岸議題而忽略民生經濟感到倦怠,也使民進黨難以凝聚更多支持。
關於核三廠重啟公投,法新社指出,國民黨主張核電對能源安全具必要性,民進黨則重申「安全第一」原則。賴總統晚間於總統府表示尊重罷免與公投結果,並強調理解社會對能源多元化的期待,但再次重申「核能安全是科學問題,不會在一場公投就徹底解決」。他同時透露行政團隊將進行必要改組,以提升效率並強化施政感受度。
多家外媒報導,台灣當前同時面臨中國軍事壓力與能源轉型挑戰。美國福斯新聞強調,台灣在石油與天然氣高度依賴進口的情況下,若缺乏核能作為支撐,將使能源安全風險進一步放大。觀察人士認為,民進黨在連續罷免挫敗後,如何兼顧國防強化與能源政策調整,將是賴政府未來最艱困的考驗之一。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