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聞週刊》(Newsweek)最新一期以「台灣有事」為封面製作特輯,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副會長奎尼克(Matthew Kroenig)在文中警告,若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台灣海峽極可能成為引爆點。他強調,台灣正迅速「豪豬化」以增強自衛能力,但有效嚇阻中國仍需美國持續支援。
奎尼克指出,中國擁有核武且不掩飾攻台意圖,台灣近年才真正開始面對這一威脅。他每年至少訪台一次,明顯感受到台灣防衛意識大幅提升。他分析,台灣過去曾執著於「反攻大陸」的不切實際想法,而美國對台灣軍備需求也曾感到不滿,認為台灣過於追求先進武器如F35戰機,而非更適合應對中國可能登陸或海上封鎖的反艦飛彈等不對稱作戰裝備。
奎尼克表示,台灣軍隊長期由保守軍人主導,軍隊文化在國民黨威權統治下形成,情感上偏向親中、抗拒改革。他曾詢問台灣軍方高層對中國核武威脅的看法,竟得到「習近平不會對台灣使用核武,因為我們是同胞」的回答。前總統蔡英文雖深刻理解中國威脅,但因擔憂過度強調會引發中國反彈與台灣社會動盪,甚至導致外資撤離,因此採取慎重低調態度,但也造成軍備不足。
奎尼克認為,台灣防衛力的另一弱點是輿論分裂。民進黨執政約10年,但與中共關係密切的國民黨仍有強大影響力。在中共訊息戰操作下,不少人認為民進黨刻意挑動與中國的緊張關係。
不過,奎尼克觀察到當前台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自我防衛決心。總統賴清德更積極提醒國人注意中國威脅,公開將中國定位為「境外敵對勢力」,重啟軍事法庭審判替中國從事間諜活動的退役軍人。國防部長顧立雄延長義務役期至1年,舉行無劇本演習。台灣也放棄在海岸線阻止共軍登陸的舊戰略,改採「侵蝕戰略」,讓已登陸的共軍陷入游擊戰,以爭取美軍介入時間。
台灣國防預算已從GDP的2%提高至2.5%,賴總統更表明未來將增加到3%。整體國防方向已轉向「不對稱作戰」,包括反艦飛彈、防空與飛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