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歲的李爺爺因右眼腫脹兩週且疼痛影響視野就醫,經檢查診斷為「急性鼻竇炎併發右眼上皮膿瘍」。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吳姳萱透過電腦斷層發現,李爺爺的鼻竇黏膜腫脹導致鼻竇開口阻塞,進而影響眼周形成膿瘍。醫療團隊為其執行3D立體定位導航微創鼻竇內視鏡手術及右側上眼皮膿瘍切開引流手術,術後症狀獲得緩解。
吳姳萱醫師解釋,鼻腔由多個軟骨及硬骨組成的隔間構成,包括額竇、篩竇、蝶竇及上頷竇,主要功能為減輕頭骨重量、協助呼吸道保濕與過濾、聲音共鳴及保護腦部與臉部結構。鼻竇發炎或阻塞會導致鼻竇炎,依病程可分為急性(少於4週)與慢性(超過12週)。
鼻竇炎患者通常出現鼻塞、分泌物增加、臉部疼痛、嗅覺減退或喪失等症狀。醫師特別提醒,幼童、長者或免疫力低下族群可能因鼻竇炎影響周圍器官與組織,產生眼眶蜂窩性組織炎、眼膿瘍、腦膜炎、海綿竇栓塞等併發症。
鼻竇炎診斷主要透過病史詢問及鼻鏡理學檢查,一般以藥物治療為主。但若如李爺爺案例影響周圍器官組織,則需手術治療。現代醫療技術可利用3D導航確認病灶,再藉由內視鏡微創削切刀切除組織並引流清除膿瘍。
近期病毒性感冒流行,若病程拖延可能導致鼻竇炎。吳醫師建議,民眾若出現相關不適症狀且持續一週未改善,應盡早就醫診治。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