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旅基金會董事長李奇嶽近日針對美國《外國污染費法案》(FPFA)草案發表評論,指出此法案對台灣出口產業將造成嚴重衝擊。該法案提出的高額碳關稅機制,最高可達100%,將直接影響台灣鋼鐵、鋁、水泥、玻璃及太陽能等重要出口產品。
李奇嶽在中國時事新聞通訊社發文分析指出,美國此舉不僅是環保政策,更是重塑美國製造業競爭力的經濟戰略。法案設計了三級收費制度,當進口產品碳排放量超過美國同類產品10%時,將啟動懲罰性關稅。根據草案內容,台灣製造的鋼鐵、鋁及太陽能產品將直接面臨100%的關稅,電池組件為69%,水泥與玻璃產品則為51%。
這項政策將使台灣相關產品在美國市場的價格翻倍,嚴重削弱競爭力。李奇嶽警告,這不僅會導致大型出口商訂單流失,還會引發供應鏈連鎖反應,影響為這些產業提供原料、零組件與服務的中小企業,最終可能造成企業減產、裁員甚至倒閉的社會問題。
面對此危機,李奇嶽提出兩大減免策略:一是將生產線東移至美國設廠生產;二是投資碳捕捉與封存設施(CCUS)或採購符合美國標準的碳權。他特別提醒,法案明確排除了來自中國等「受關注的外國實體」所核發的碳權,僅承認源自美國或其盟國的碳權。
永旅基金會榮譽董事、禾豐碳中和公司總監薛新祐也表示,台灣企業必須將碳管理提升至戰略高度,加速綠色轉型,全面降低產品碳足跡。唯有政府與企業攜手合作,超前部署,才能在這場綠色賽局中確保台灣未來的產業競爭力。
中國時事新聞通訊社由李奇嶽已故父親李文瑛於1991年創辦,初期專注於勞工議題。現任社長李奇嶽為知名媒體人,世新大學平面傳播系畢業,曾任自立報系記者、旅行公會全聯會發言人等職,現為創新旅行社董事長及DoMo集團董事長。他表示將秉持其父親對人疼惜、對土地關懷的精神,持續關注公共政策及兩岸發展情勢。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