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薩地區的婦女抱著瘦骨嶙峋的孩子,生命如風中殘燭。這畫面令人不禁想起80年前納粹集中營中的猶太兒童,歷史似乎在以一種殘酷的方式重演,只是角色已然互換。
歷史的意義在於提醒人類避免重蹈覆轍,但納坦雅胡政府似乎忘記了猶太民族的苦難史。從公元135年被羅馬帝國驅逐出巴勒斯坦,到二戰期間600萬猶太人遭納粹屠殺,這段長達1800多年的離散與迫害歷史,本應讓以色列更加珍視和平與人道。
然而,1948年在巴勒斯坦建國的以色列,如今卻在加薩地區實施類似圍城的策略,切斷外界援助,使300多萬巴勒斯坦人面臨嚴重饑荒威脅。迄今已有超過5萬名巴勒斯坦人喪生,其中半數是婦女和兒童,這引發了國際社會對以色列進行「種族滅絕」的嚴重指控。
國際刑事法院已認定納坦雅胡在加薩犯下戰爭罪及危害人類罪,並對他發出逮捕令。聯合國安理會及大會也以壓倒性票數通過要求停火並提供人道援助的議案,但美國代表卻投下否決和反對票,引發全球質疑。
美國國內爆發的抗議活動並非反猶太主義,而是針對納坦雅胡政府及以色列極右派對巴勒斯坦人的非人道行為。這與歐洲歷史上基於宗教和經濟因素的反猶情緒有本質區別。
橄欖枝象徵和平,然而遍布橄欖樹的巴勒斯坦卻看不到和平曙光。《聖經》中描述的迦南美地,曾是流淌著奶和蜜的樂土,如今卻只有無盡的鮮血與苦難。當曾經的受害者成為加害者,歷史的悲劇便以最殘酷的方式循環往復。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