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近期因家燕繁殖季節到來,每日接獲大量民眾通報燕子掉落騎樓的案例。為協助民眾正確辨識不同情況,學會特別整理出四種幼鳥類別及處理建議。
根據學會分類,A類幼鳥約出生2至3日齡,通常是被親鳥主動淘汰的弱勢個體,即使放回巢中也會再次被踢出;B類約6至7日齡,多為被手足擠出巢外,從高處掉落存活率不高;C類約10至11日齡,多為自行掉落,存活率較前兩類稍高;D類約16至18日齡,已開始離巢但尚未完全獨立,在地面被發現的機率高,存活率相對較高。
學會理事長吳雪如表示,家燕屬夏候鳥,每年5至7月是繁殖高峰期,一窩約可生5顆蛋,存活率約四成。繁殖季期間,學會接獲通報頻率大增,最高曾達一天99通。由於家燕非保育類動物,且資源有限,學會主要以救援保育類動物為優先。
為減少家燕掉落情況,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與台北鳥會共同開發「燕你好好板」,建議民眾可向相關單位索取並安裝在燕巢下方,創造人鳥和諧共處環境。
台中市農業局林務自然保育科長黃育珍指出,若民眾發現受傷動物,可撥打台中市農業局野生動物救傷專線04-25272571尋求協助。若動物未受傷且行動正常,建議保留原狀,避免干擾其自然棲息環境。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