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研究揭示:動物園環境促進猩猩探索行為與認知發展

德國馬克思普朗克學會最新研究顯示,生活環境對猩猩的行為模式與認知能力有顯著影響。這項刊登於英國《科學報告》期刊的研究比較了印尼野生猩猩與德國、瑞士動物園飼養猩猩的行為差異,發現動物園環境大幅改變了猩猩與周遭環境互動的方式。

研究團隊分析了超過50隻年齡介於6個月至76歲的猩猩,包括33隻印尼野生猩猩和24隻來自德國與瑞士四家動物園的飼養猩猩。研究人員依照猩猩年齡層,收集並分析牠們日常的物體操作行為。

結果顯示,野生猩猩主要探索自然物體如植物、樹皮和樹枝,而動物園猩猩則接觸更多元的物品,包括塑膠玩具、拼圖和可堆疊物體。雖然兩種環境中的猩猩依據年齡發展出的探索行為模式相似,但動物園猩猩會持續探索至成年期,而野生猩猩在斷奶後探索行為明顯減少,可能是因為野外覓食和保持警戒狀態占用了大量時間。

研究主要作者勞默(Isabelle Laumer)表示:「動物園猩猩不僅探索頻率較高,探索方式也更多元。即使面對相同物體,飼養猩猩展現出更廣泛的行為,更頻繁使用工具,且能同時操作多個物體。」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發現野生和動物園猩猩在探索物件的時間長度上並無顯著差異。

馬克思普朗克學會動物行為資深研究員舒普利(Caroline Schuppli)指出,這些發現證明環境對動物行為和認知發展有重大影響。透過比較野生與飼養動物,研究人員能更全面了解物種的認知潛力。此研究也有助於深入理解人類嬰兒的認知和運動發展,因為猩猩常被用來研究人類認知演化。


現正直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