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陸劇結局崩壞現象:從《一念關山》看編劇的爛尾藝術

2025-04-29 00:20  撰稿 / AI

《一念關山》原本是一部深受觀眾喜愛的武俠爽劇,卻在結局處理上讓粉絲大失所望。(圖/八大電視提供)

爛尾劇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無法推出續作的未完待續劇集;另一種則是明明有條件安排合理結局,卻刻意將其破壞,讓觀眾感到憤怒不滿。本文將聚焦於後者,特別是在中國電視劇中的表現。

從商業角度考量,除非受限於歷史事實,否則製作方和編劇應避免輕易讓主角角色死亡。以好萊塢為例,若《捍衛任務》第一集就讓基努李維飾演的角色死亡,後續幾部更成功的續集便無法問世。

在中國電視劇中,《琅琊榜》便是一個典型案例。若結局讓胡歌飾演的梅長蘇存活,第二季必能再創收視佳績。然而,編劇選擇讓這個角色死去,導致後續的《風起長林》缺少了核心魅力,人氣大不如前。從劇情發展來看,梅長蘇的死亡安排並無絕對必要性。

更極端的例子是2019年張若昀主演的《諜戰深海之驚蟄》。該劇在最後幾集突然讓主要角色接連死亡,手法粗糙且缺乏合理性。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2023年劉詩詩主演的《一念關山》中,該劇在最後五集左右讓所有正面角色以悲慘方式相繼死亡,引發觀眾強烈不滿,導致原本良好的評分大幅下滑。

有人推測這種現象可能源於編劇希望通過悲壯結局增強情感衝擊力,或者是編劇因工作壓力而對觀眾的一種報復。無論出於何種原因,這種做法都對忠實觀眾造成了情感傷害。

觀眾通常會對劇中正面角色產生認同感,當這些角色無理由地被大量「砍殺」,觀眾自然會感到受傷。從商業利益和尊重觀眾的角度出發,製作方和編劇在安排結局時應更加謹慎,適當保留觀眾的情感投入和期待。


現正直播
←回上一頁

也許您會感興趣


伊比利半島大規模停電事件 西班牙總理承諾迅速恢復供電

伊比利半島於今日中午時分遭遇大規模停電事件,影響範圍涵蓋

2025-04-29 03:05

失智阿嬤徒步6公里尋孫 原來孫子已上大學多年

台中市一位70多歲的謝姓阿嬤,因思念孫子,獨自徒步6公里

2025-04-29 02:15

歐洲股市微幅上揚 投資人密切觀察全球貿易局勢

歐洲主要股市指數週一(28日)收盤小幅上漲,投資人對貿易

2025-04-29 02:05

幸福航空突宣布暫停營運 員工爆料公司財務危機嚴重

中國「五一」連假前夕,幸福航空突然宣布暫時停飛,取消4月

2025-04-29 01:20

檢方搜索國民黨新北市黨部,三人訊後獲釋

新北地檢署黑金專組陳旭華主任檢察官於28日率隊搜索國民黨

2025-04-29 01:15